科技云里,主干脉络上的进度已经到达制造智银这一点之前的“制造基材”,光亮和辐射都消失了。
而后的一段,进度就快多了,大概五六个小时后。这块大果冻的莹蓝表面,像是冷却一样,几处开始褪色,渐渐变得银白,跟成型的智银很像了。
机器智能提示:“需要关联具体造物,以便固化材料,列表若无合适造物,可输入设计图,自行关联。”
这就开始了?还可以自定义,真是赞,不愧是高维造物。
夏鸣赶紧将这几天自己构想的东西,一项项补到设计图里。虽然每一项都有无数零件,无数指标和备注,但有夏小颜帮忙,也不算太累。
第五天,夏鸣完成了所有自定义项目,大果冻再度开工。
这个时候的智银是一种普适状态,但很快就分化出不同形态。
纯粹的机械材料是致密的金属晶体,按照机件强度的不同需求调整致密度,导电和数据线缆在机械材料的基础上调整晶体结构。
半导体是另一大类,有另外的晶体结构,根据用途的不同,还分出了集成电路、分立器件、光电转换以及ic和存储器等几类,每类在晶体结构之下还有更细致的调整。
夏鸣还无法理解智银是怎么在一种材料上分化出可以适应所有用途的多种材料,只觉得应该是纳米技术的方向。但能做到这么神奇,至少超越了人类科技几十上百年。
怪不得以晓棠材料加生物学的造诣,还有千颜帮忙,都一直无法破解。但晓棠曾经信誓旦旦的说,这不是单纯的纳米技术,而是生物与纳米技术的结合,并且这种材料并没有超出人类的技术极限。
材料或许没有超过人类的技术极限,比如机械构件不一定是最坚硬、最柔韧或者导电性能最好的,半导体并不一定是最高效的,但能用一种材料搭起一整套直指智能时代的技术体系,这一点却远远超出了人类的技术极限。
是的,智银甚至在智银芯片的基础上,做出了夏鸣想要的神经元芯片……
不过跟智银在高维时空里的表现比较,这种程度实在不值一提。他亲眼看到智银制造出了活生生的人,还看到智银可以从一种形态随意变成另一种形态。而在低维宇宙,智银一旦固化为材料,就没办法再转换了。
夏鸣忽然觉得有些可惜,如果回到地球再用这个圆球……就叫智银核心吧,肯定不止转换出眼前这些智银,说不定可以吃掉整个地球,把地球变成赛博坦呢?
宝贵的不是智银,而是智银核心。
不过这点后悔很快就消散了,看着眼前一点点成型的各种机械器件,用来撬动世界应该是够了。
智银核心只能将智银转化为单一的造物,并没有用各种零件拼装制造的能力,所有造物都是零件,泡在莹蓝的基材里。
夏鸣拆掉从智神星带回来的机器人,开始手工组装第一个装置:机械臂工作台。
说是手工,其实也是用太空服上的机械臂。将这个粗糙的工作台造好后,用智银材料制造的零件组装出精度更高的机械臂,之前的机器人毕竟是探测专用,制造并不是专长。
智银机械臂很快又组装出了更多的机械臂,还有等离子焊枪、电机、滑轨、导线等等工具和材料。夏鸣再用这些组件,拼出了机器人车间。
搞定了机器人车间,一切就进入了快车道。
一块块智银板拼装起来,一层层智银凝胶内衬铺设好。一捆捆管线埋好,一间间舱室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成型。
第十二天,一艘银白飞船成型。
飞船长50米,最大直径12米,外形很规则,像是法式长条面包横切成上下两片,在中间内嵌了一层厚厚的火腿片。
这其实不是飞船,只是一层壳子。
接下来的一天,夏鸣操纵奇点号,一点点调整姿态,从这个壳子的尾部进入,整个套了进去。奇点号只有15米长,最大直径不到5米,装进去轻轻松松。
夏鸣再拆下奇点号上三个小引擎,装到壳子前端,用来调整姿态。接通壳子跟奇点号的电路和数据链路,奇点号就此大变身。
就算零件齐备,几天时间拼出一艘飞船,看起来也很儿戏。
不过毕竟不是真造一艘飞船,给奇点号加层壳子而已,在太空里又不必考虑空气阻力,一堆破烂都能飞。至于飞行轨道和姿态调整,智银半导体做的各类感应器件,加上奇点号上的控制系统,足以管理。
夏鸣原本真是想造艘飞船,但光靠智银也解决不了所有问题,比如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