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街上熙熙攘攘,六部衙门前,张贴着六部精挑细选才列出来的前三甲名单。
首当其冲,头名状元竟然是名不经传的海润,教人大跌眼镜不说,更是一扫当初疑心丞相府考场舞弊的阴霾。
上官致远位列第二,第三名亦是名动东都的才子。
上官凤早在揭榜的那一刻,已经怒不可遏。奈何,这三卷文章,皆是匿名递往宫中,最后又由皇帝点头,才算定了三甲之名。
海润之作,字字珠玑,堪称民生大计,皇帝自然是一眼就看中。
如此良才,埋没荒野,真乃朝堂之失。
朝堂之上,百官议论纷纷。
点堂太监一声喊,皇帝萧盛缓缓步入金殿,扫一眼一殿众臣,四下瞬时噤若寒蝉。
萧盛端坐龙椅,众臣随即下跪,高声齐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音落,萧盛道,“今日乃揭榜之日,明朝便是冬节,正好双喜临门。六部为朝堂选能,委实辛苦。”
“父皇恕罪父皇恕罪,儿臣……儿臣知错了!儿臣不该质疑丞相为朝堂选能,是儿臣有眼无珠错信他人,才会做这糊涂事。父皇……”萧东乾已然瑟瑟发抖,“父皇恕罪,儿臣下次再也不敢了。”
“奴才遵旨!”太监畏畏缩缩的深吸一口气,于这寂静的大殿内,发出尖锐刺耳的声音,“儿臣叩首,上禀天听。查丞相上官凤,结党营私,科考舞弊。意欲幼子为首,贪慕吾朝社稷,遗毒江山为其手。六部知而拱之,乃助纣为虐。或慑于丞相威势,或仰承丞相之好,抛诸圣上恩德,独恋权势于握,实乃害群之马,天下人人得而诛之……”
上官凤全身而退,太子非但没落得好处,反而还被责难,真可谓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与你何关?”萧盛蹙眉。
萧东乾松一口气,“多谢父皇恩典。”
上官凤抬头笑道,“恭喜皇上,贺喜皇上。”
上官凤道,“皇上,太子爷与二皇子手足情深,将来必定为大朔朝再创辉煌。自古以来兄弟阋墙,如今眼见二皇子稳重从容,与太子刚好能取长补短。此乃大朔之福,天下百姓之福。吾皇万岁万万岁,愿大朔国祚万年永固。”
六部官员瞬时上前,躬身行礼,皆异口同声道,“为皇上尽忠,为皇上分忧,乃臣等本分,不敢言苦。吾皇万岁万万岁。”
语罢,萧盛看一眼左侧伫立的太子萧东乾和二皇子萧东铭。继而又看一眼伫立右侧的丞相上官凤。面色稍瞬黯淡下来,“朕为君十载,不敢说兢兢业业,但也是谨小慎微,唯恐乱了这太平盛世。可是,偏偏有人唯恐天下不乱!”
萧盛蹙眉,“让你念,你就念!”
“太子,你还有什么话说?”萧盛冷然,“今日揭榜,头名乃是朕亲点,并非上官家幼子。你这弹劾不成,可就成了诬告!”
“朕这里有一份折子。”萧盛随手递给身边的太监,“念出来。”
“你倒是个有情义的。”萧盛冷哼两声,“太子,你可都听到了?”
太子到底是太子,久居东宫,亦笼络了不少朝中大臣,要想易储绝非一朝一夕可成。太子无大错,储君不可废,这是已故太后的遗诏。
纵然皇帝,也不想落一个不孝之名。
“还敢巧言令色!”萧盛冷哼,“你身为太子,不思为朝廷分忧,却日日惦记着这个,惦记着那个。怎的,朕这还没死,你就想取而代之,来做朕的主吗?”
如此,上官凤也算因祸得福。但归根究底,若不是皇帝动了易储的心思,又怎会在大殿之上,让太子萧东乾如此难堪。
上官凤没有吭声,只是用眼角的余光扫了一眼萧东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