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林封谨对知县拿出来的,就是南郑吏部的一个员外郎的书信,对县尉这种武官,肯定就是兵部羽林卫的书信。
总之现在李虎正在积极的为田家拓展关系,什么侍郎啊尚书之类的书信要拿一封有难度,但是整个吏部的官员至少也是几百人,能够拿权的也有几十人吧,从这些人手中拿一封惠而不费的书信,还是很容易的,毕竟只是要让一个县份上的官员照拂一下,也用不着什么太大的官。
注:南郑的一个部当中,尚书一人(类似于现在的部长),正三品;侍郎二人(副部长),正四品上;郎中二人,正五品上;员外郎二人,从六品上。
接下来还有甲库令史十一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司封令史四人,书令史九人,掌固四人;司勋令史三十三人,书令史六十七人,掌固四人;考功令史十五人,书令史三十人,掌固四人......
先将县份上的事情打理好以后,林封谨便让人去县城的街上查看铺面,计划先拓展自家的事业,然后这时候前去打探书院规矩的猥琐付也返转了回来,将书院里面的规矩抄写了一份递送了上来。
林封谨看了书院的规矩以后,果断的发挥了纨绔子弟挥金如土的本色,决定缴纳高额的罚金,然后去书院外面租赁一处大些的宅子住。俗话说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既然已经是富二代,那么自然就应该有富二代的样子……
他这一行人当中,林德和猥琐付肯定是要留下来的,林德的老婆柳枝也肯定不会走,那么还得购买一个小厮和丫鬟,所以小一些的房舍还真的住不下。
好在这一年严寒,南方也是下了大雪,林封谨此时也算来得早的了,有足够的时间来绸缪这些事情,在本地找了牙行以后,寻到了一处距离书院不到两里的宅子,却是五年前一名来书院进学的士子修的。
此人家中也是豪富,直接在风景最佳的清溪旁边买了数百亩地以后,大兴土木修筑起来的,此时肄业以后,这士子返乡备考去了,估计也不会再回来,所以就托牙行帮忙处置。
只是有些尴尬的是,这宅子却是嫌赁租麻烦,所以是只卖不租,图一次交易省心,主家也不缺什么钱,因此从去年起就空置了下来。
此时林封谨的目标,便是去寻主管外院庶务的副山长柳轻摇,找他办理入学的手续,在旁人的指点下,林封谨东绕西绕的,来到了一处小院,看得出来此间的主人颇为风雅,栽种树,移竹运石,将这小院打扮了一番。
***
他出门以后,便正好见到几位年轻人很是随意的挽住裤脚,肩上扛着锄头,手中提着鞋子的走了进来,旁若无人的大声谈笑着。只不过林封谨多看了几眼,那几个年轻人当中眉毛最浓的就望了过来,皱着眉头道:
“我等家中贫寒,自食其力,乃是山长许可半耕半读!某些不识稼墙的富贵纨绔,铜臭味熏天才是坏了书院的清净!”
“我只是觉得在书院这种清修的地方,光着脚随意行走未免对尊长有些不敬。”
另外一个小眼睛的年轻人立即冷笑了起来:
等到回去打听了一下林封谨才知道,原来书院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经费,而这个时候书院提倡的是有教无类,何况本书院还打的是教化蛮夷的招牌?所以肯定就不能在学费上做文章。
这种大笔交易还需要到县上交割见证,平时都是要等候个几天,没想到林封谨的帖子递上去以后,办事的师爷都听东家提起过林封谨这条“过江龙”的大名,盏茶功夫就递了上来,搞得牙行中人心中都是惶恐,从中抽水(提成)的时候,都十分温柔,按照最低的标准来。
将一应手续办妥以后,林封谨终于也算是书院学生了,虽然前面还要加一个外门和童生的状语。学生来到以后,都是随到随学,所以林封谨明曰便要来书院听讲了。
“若我没记错的话,这里走过去以后,就是韩非先圣的塑像,我虽然读书不精也不多,但也知道在先圣面前要修身,正衣,诚意,你们这么走过去,不仅仅是不尊长上了,更是对自己研修的学问不敬。这种不辨则明的简单事情,居然还有人抬出山长的名头来压人,这学问做得.....啧啧......”
副山长柳轻摇却是北边东夏人,整天笑**的,他虽然挂名是副山长,做的却是若管家一般的活儿,往往接待客人,招收学生便是由他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