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章 犯众怒
“可能还有人等着朝廷开仓放粮呢吧,到时候你们合起伙来再把赈灾粮收购了,还可以大赚一笔。倒也是啊,你们一共借了三万石粮食给朝廷,朝廷拿出一部分赈济百姓也是个路子,可这路子不是需要银子的吗,朝廷也和你们一样,愿意做只进不出的买卖。”
庞天寿伸出一只手来,话从牙缝里挤出来,“五两银子一石,最高价,这利润够大的了。你们走后咱家便派出人去到城中各个米行监督,哪家敢高于这个价格卖粮,锦衣卫便会去抄他的家,他若是不涨价,也不肯卖粮,锦衣卫还是会抄他的家,你们看,这样是不是简单多了?”
一位行业内颇有名望的宿老被抓了家中长子,心情已然很不美丽,听庞天寿规定了五两银子一石的粮价,终于再按难不住,冷声问道:
“公公,朝廷如此盘剥民利,就不怕犯了众怒吗?”
庞天寿桀桀一笑,“不怕不怕,一个小小的全州城,还翻不聊天,何况城中十万百姓嗷嗷待哺,有人竟还是趁机哄抬粮价,你们都不怕犯了众怒,咱家为何害怕?”
“你!”
“我?呵呵,咱家或许是在替天行道呢,保不齐过后会有百姓给咱家建个生祠什么的,到时候你们别忘了去照顾照顾香火,布施个功德钱什么的。”
“遭天杀的还照顾你香火,老子想生吞活剥了你。”
庞天寿气得商贾们暗地磨牙,可他办事的效率还真不是盖的。
天浪对付奸商的策略更是神来之笔呀,先借口请客道歉抓了城中米行的老板们,以行贿相要挟而后赚了三万石粮食,牢饭被卖到天价。
三万石粮食可以充作军粮,饶是桂林三个月后不再给大军供应粮草,这批粮食也足够半年之用。
若是米行的老板们连死都不怕,非要抬高粮价,抄不抄家不说,这批屯粮还是天浪的后招,届时可以放粮平抑粮价。
大明的积弊其实不止天浪看得很透,许多人都看得到却是无法改变。
譬如以往西北大旱,民怨沸腾,朝廷不是没有开义仓亦或拨粮食到西北,可那些本该落实给饥民的救命粮大多都进到了地方豪绅们的粮仓,赈灾粮再多也没地官商绅携起手来的力量大。
崇祯以为自己的赈灾粮把他的赤子们给救了,可赈灾粮全都泥牛入海,饥民继续挨饿,粮价继续攀高。
饥民最后造反,和地方官绅们同归于尽,便是这个路数。
老贱人庞天寿是天浪平抑粮价的执行人,天浪没有时间和地方豪绅们蘑菇,战斗马上便开打了,以往崇祯皇帝做着裱糊匠,东修修西补补,甚至不惜叫子般在大臣们面前哭穷,收效甚微,还落为笑柄,就是不曾想过对贪官污吏和各地豪绅开刀,如今大明都快特么灭亡了,天浪哪会去在意地主老财们的感受?
随后平价粮被朝廷强令发卖,他批量写就的那些张题字被一一送到了乖顺粮商的家里,成就了一块又一块御赐匾额,功德牌坊。
‘民食为天,食安为先,商以载道,成人达己。’警示的便是为富不仁。
“何阁老,看来历年间赈济不利,并非全是老天爷不赏饭吃啊,更像是人祸。”
这几天,何腾蛟一个人掰成两半来做事,打造守城器械的同时还要兼顾安抚百姓,他没办法呀,菩萨得好官来做,宦官就是捅娄子的,要那么好的名声干嘛?
老贱人庞天寿的名声从此便臭了大街了,只能由何腾蛟来做这个老好人。
“皇上说的极是,奸商不仁,可在皇上的掌骨间,一个个都成就了大仁大义的佳话。
朝廷与城中同时开放了二十几处施粥点,每天两顿糙米稀饭,吃不饱,却也饿不死,商贾们便借着朝廷的施粥点给饥民加餐,每人一个馒头,可见人心并不可单以善恶而论,全在疏导。”
天浪讽笑,“以往灾年,粮商们怕也是这么做的,明着施粥赈济,暗地哄抬粮价,朝廷怎么就从来不去管管,像是今天这样,打一顿板子,关起来让他们自己尝尝天价粮的滋味,再喂个甜枣,随便写幅字送去,宣扬下他们抑制粮价赈济饥民的善心,不是什么事都解决了,还哪里来的高迎祥李自成呢?
世人嗟叹崇祯享国十数年,竟是遭逢七年大旱,七年大涝,运气端的差到家了,然天灾之下,几人看到其中勾藏的人祸?”
“皇上明鉴,崇祯朝旱涝十数年,地方并非无粮,只是都被官绅搜刮囤积起来,坐等高价,如此不顾百姓死活,焉能不激起民变?”
“有件差事还得拜托阁老,朕准备在流民中开展征兵,新征入伍的士兵除了每月有饷银以外,还可立即得到三十斤糙米。”
何腾蛟思忖片刻,双眼猝然一亮,“如此一来,每家每户都有人当兵,衣食也有了着落,于家于国,可谓两全其美,皇上圣明,老臣领旨。”
便是在何腾蛟的操办下,许多丁壮都报了名,把领到的粮食留给家人,而后拿起了刀枪,饶是三顺王兵临城下,参军依然如火如荼地踊跃。
百姓们的思维很朴实,各地方面对清军来犯时,不用朝廷给钱给粮他们照样登上城头冲向战场,保卫亲人和家园是不需要谈条件的,何况朝廷还给救命粮呢,就更无需说了。
不过新征入伍的士兵暂时还不需要作战,全州的守军依然有数万之众,天浪若想即练兵又练民,自然要把守城战稳扎稳打才是。
他还没有把控住军权和政权,便是需要通过全州之战来解决上述问题。
“命令全军,原地休息,埋锅造饭。”孔有德从前方一处山丘瞭望后下来,回到队伍里,下了马,掸掉身上的灰尘。
“瑞图兄,刚经过的那个村子,底下人捉了几只羊,要不然咱烤了它?”
孔有德,字瑞图,尚可喜和耿仲明抢了几个颇佳姿色的女人塞到了大车里,而后悠闲路过,一人的马背上担着一只活羊,更像是在打猎郊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