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历四十六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起兵,嫁出一个孙女,便赚了一个孙女婿,抚顺游击将军李永芳。
而后靠着李永芳的内应,偷袭攻陷了抚顺城,彻底与大明撕破面皮。
万历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这个即能折腾又很会偷懒的皇帝在油尽灯枯之前,诏令明军、联合附庸的蒙古和朝鲜共计集结了十余万大军,兵分四路对努尔哈赤发起反攻,却遭受了两百年未有的,仅次于土木堡之变的萨尔浒惨败。
而万历驾崩后,泰昌帝登基不满五个月便也龙驭宾天,文盲太子朱由校临危受命,年号天启,登基后,他第一件事便是召集天下精兵驰援辽东。
这便是石柱军初到辽东战场时的混乱政局。
来到战场,还没等喘口气儿,石柱军便被时任辽东经略的袁应泰派上了各处战场。
秦良玉也曾亲率石柱军数次同血战金军,夺回省城辽阳以东的重要战略要地黄山,以及两辽腹地的几处重要城池,令后金军伤亡颇重。
无奈辽东的时局是一头猪领导一群土狗,在和一只狼王率领麾下群狼的对战。
说辽东的时局是一头猪领导一群土狗,在和一只狼王率领麾下群狼的对战。
辽东经略袁应泰便是这头猪,不久便被努尔哈赤包围了辽东重镇:沈阳城。
浑河血战与其说是明军蓄谋已久的反攻,不如说是两军在整个辽东版图的插招换式的大战中迸发的一场怀着赌气成分的厮斗。
努尔哈赤看准了明神宗和光宗在仅仅相隔数月便相继驾崩的天赐良机,不断对辽阳和沈阳两座重点城池发起猛攻。
在指挥方面处处受制的川军和浙兵因一直无法捕捉战机,已经憋屈了两三年。
而他们的总指挥,辽东经略袁应泰却比刚刚被削官去职的名将熊廷弼差的太远。
老板换了一茬又一茬还不够,还要临阵换将,大明这是在作死么?
于是捕捉到战机的努尔哈赤,在天启元年三月中旬,率八旗大军围攻沈阳城。
辽东经略袁应泰急调前任熊廷弼给辽东留下的十个辽东援剿总兵官,共计十余万大军驰援。
可真正抵达沈阳城下的就只有两支人马三个总兵。
他们是节制川军的四川副总兵,辽东增援剿寇总兵官童仲揆。
还有遵义副总兵,援剿总兵官陈策。
还有此前一直镇守在南京的三千戚家军,他们的主将目前的军职是江南副总兵,并为童仲揆的副将,他叫戚金。
有人说戚金是戚继光的亲侄子,有人说他是戚继光的族侄,不过谁都没否认过,戚金是从及冠之后,便一直在戚继光麾下,十五岁开始便为戚军神冲锋陷阵,随他南征北讨。
戚家军虽是三总兵中兵力最少,但这支戚家军可是十年前在李如松和戚金的指挥下同侵朝的十四万倭寇作战,并在遭遇倭寇死守坚城不出的焦灼之中,孤军攻破了倭寇主力总兵把守的朝鲜王都高丽城的铁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