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圣寿寺
“谁见过前朝有满朝臣子公然争抢着去贿赂皇太后的?前汉后汉有吗?隋唐两宋听说过吗?就算是大明朝,这也是古往今来头一遭啊,那些人还不以为耻,一旦自己送去的奇珍异宝被太后收下了,他们就跟生离死别了多少年的考妣又从祖坟里爬回了家似的,高兴的连棺材板都跟着颤动了。”
“嗨,这还有什么好奇怪的,换做你,你也一定高兴啊,这次何腾蛟与瞿式耜犯的事儿都太大了,尤其王化澄犯的事儿简直大的没边儿了,想想太祖爷当年的空印案、胡惟庸案,哪个案件不是太祖爷一拍龙书案就弄死半个朝堂的王侯高官啊?
欺君罔上不稀奇,可敢跟皇上抢亲,这事儿就算是太祖爷知道了,一准儿也会把正办着的洪武四大案全都给撂下,然后拎着片儿刀跑来帮咱皇上砍人啊!”
“对对对,这些高官平日自诩两袖清风,关键时刻到了比着往宫里孝敬奇珍异宝的时候,没一个是含糊的,精神头一个比一个足,出手一个比一个狠。
可往日里他们站在朝堂上掐着腰,动辄劝解皇上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远佞,以完成“兴复大明江山”的伟大事业为己任。
恐怕拿《出师表》比起来,《出师表》都会觉着自己言辞乏善,自逊文采,他们一个个都觉着自己比诸葛卧龙还要卧龙,这回可好,真的全都趴下了。”
“是啊,没错,所谓朝堂上所谓的文人风骨和我们学界大为不同,他们是占着理时冒充好汉,不占理时统统软蛋。
嗨,奈何时不我与啊,这么些超级有才的大臣,却碰到了最难搞的皇帝,咱当今的万岁可更是奇才,与王氏皇娘一天天在外地逛着街,便把个满朝风骨诤臣折腾的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可真是一边风轻云淡,一边处处谋算,任你百爪挠心,我则间闲看啊。”
如果舆情持续下去,八成何腾蛟就会被骂得辞官下台了。一时间向了注重清誉的何大人被不希望看到杜衡和芳芷为后的政敌东林党以及难以计数的芊芊的拥趸给推到了火炉上烤。
何腾蛟若是不想被骂说成是他偏私自家女,便要立刻采取措施。而让杜衡和芳芷和两宫太后的可以接近,可以说是何腾蛟的败笔。
其实最初何腾蛟没想那么多的,杜衡和芳芷是被天浪从王化澄那里带离的,他认为这是恩情,更是缘分,何况日后两宫銮驾到了柳州,又对二女喜欢的紧,何腾蛟不过是想玉成罢了。
然而东林党并不是最可怕,悠悠之口才是他最为担心的,如此为了强皇帝所难之事,把自己的一世清名推到被舆论讨伐的巅峰,何腾蛟会觉着自己愚蠢。
那便放手,接回两个女儿?
何腾蛟马上去做了,可两宫为了面子,并不肯立刻答应。
何腾蛟又想,只接回两个女儿还不够啊,自己若不是带领楚党帮助皇上把芊芊给娶了,还是不能洗脱自身啊,于是整个楚党便也为了天浪和芊芊的婚事动了起来。
“喂,皇上陛下,前面就是圣寿寺了,我们进去吧。”芊芊眉眼弯弯,笑容故作迷妹状哄着骗着又把天浪带到了一个她爱玩儿的所在。
走了好远的路,从城南逛到城北,从城内来到了城郊西南一个名叫东圈街阁街的街道,不过还好,这回二人是坐着马车来的,否则二师兄又该被累哭了。
这架马车又是天浪送给芊芊的,不是特意为她打造,因为天浪总想给芊芊最好的,可芊芊无品级,无封诰,从新打造一辆车,便不能逾制。
而且这也就是在桂林,若是在柳州,在两宫太后的眼皮子底下,不知道还要遭受多少苦口婆心的话。
天浪不声不响把自己的御驾送给了芊芊,这御驾华美以及,上驷的超豪华座驾,车身雕龙画凤,镂鎏金,内饰画锦霞光异彩,四匹白马没有一根杂毛,周身如雪,连长相都似极为相像的四胞胎,普通百姓如果坐上这样一辆马车哪怕只那么一次,都是一辈子的体面,何况能够拥有呢?
“亲爱的老婆大人,能容我猜想一下吗,带我到这儿来,是不是想度化你老公出家呀?”眼见圣寿寺古意苍苍的庙门,耳听梵音钟声,天浪几乎有点儿望而祛步了。
“佛门乃清静之地,你犯了口业啦,”芊芊一瘪嘴,再次拉起了天浪的胳膊,瘪起的嘴巴弯起一丝弧度,一副欣欣然的样子,“何况这圣寿寺里修行的都是比丘尼,剃度你一个男人?我还真得问问人家主持愿不愿意呢,呵呵!”
“她就算愿意,寡人还不愿意呢,无根树上正幽,贪恋红尘谁肯修啊?”
“行行行,就算你愿意,我还不愿意呢,这万寿寺过去叫什么知道吗?”
天浪摇头不知,芊芊拉和他娉娉婷婷站在寺门前,一头乌黑长发,丝毫未曾紊乱,“这圣寿寺,里面有一棵几百年的古茶树,好难得的,咱们进去讨些好茶,供养些香火钱多好啊!”
天浪的冰块脸依然冻结着,喃喃说,“来都来了,能说不好吗?只是早上吃的水,来到古茶庵又要喝茶水,老婆,不若待会儿你跟主持商量商量,让她好歹让咱吃顿素斋可好?
哪怕是一两个冷馒头也成啊,在车上又晃荡了这么久,早饭和午饭我记得好像都是昨天的事儿吧,看来你是真的只管拉着跑,不管我吃饱啊!”
芊芊一双极美的凤眼看向天浪,颇具哄骗性的眨了一眨,“进去之前允许你装落魄样子,进去以后可要把你皇上的诚意和庄重都拿出来,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这里原来叫做古茶庵,因树得名,圣寿寺是敕造御赐的,相传当年孝宗弘治皇帝的生母孝穆李皇后入宫途经这古茶庵时,正是因为喝过这里圣母池的井水,这才以区区宫女身份,入京以后得宪宗皇帝临幸,诞下了有明一代的第一仁王圣君,与汉文帝、宋仁宗比肩,为三代以后的尧舜贤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