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春光无限好
文瑾一人做这个就足够了,文翰反正也帮不上忙,就坐在一边,拿着书给文瑾讲课。他发现这个弟弟很聪明,那么晦涩难懂的内容,不仅能听明白,还能和他一起讨论几句,甚至偶然提出的问题,特别犀利,令他张口结舌,答不出来。文翰细心地把问题记下了,等有了机会,再去请教先生。
机杼呀呀地响着,韦氏间或能听见儿子的说话声,偶尔一句听全了,竟然是在讨论学问,这让她又欢欣又难过。儿子上进是好事,可,对家里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呢?
文瑾和文翰,还不知道那些,两人继续忙碌,说话。
太阳照满小院,文瑾把新做的竹子饭桌搬出屋,文翰帮忙摆上碗筷:“娘,吃饭了,文瑾把饺子都下锅里啦。”
“就来,就来。”韦氏把梭子里剩余的那点儿线织完,解开束在腰上的宽布带子,从织布机上下来,走到大门外拍净身上的毛,回头洗了手脸,饺子已经端上桌了。
“一闻就香喷喷,不尝都知道很好吃。文瑾这手艺,怎么不学都会呢?”韦氏感慨。
“二伯母,你听了我的诀窍,可别骂我哦。”
“说吧,我不骂。”
“我做饺子的诀窍,就是油多料足盐适量。”
“只要你答应,过两天就知道了。”
腰酸背痛地出了水田,看到两人插得歪歪扭扭的秧行,文瑾和文翰不好意思地对视了一眼。但文翰这回比文瑾还有信心:“不到三亩,六天就可以栽完,哈哈,等到秋天,咱家就有大白米吃了。”
“二伯母,没事的。我都想好了,史家老爷子也才五十岁,并不是七老八十不能动了,他的腿不是折了,只是筋儿扭了,休养休养就能好。史小峰以前也帮着他爹卖豆腐,每天一个人去咱镇上,也是个能干的,咱们不仅要帮他家渡过难关,还能把两家的最大优势发挥出来。”
“咱们两家,有什么优势?老的老少的少呀。”韦氏好奇地问文瑾。
“二伯母别担心,我有妙招,只要你答应就好。”
“嘻嘻,这孩子,油多就油多,咱们一家好好做活,不愁吃穿。”韦氏说这话的时候,口气又一种自然而然的自豪,她卖了最近织的布,都可以够家人吃一个月的。
“不,摇豆腐也挺累的,我的东西做好,连那个都不用咱们动手了,你每天负责卖,我呢,帮你照顾你爷爷,如何?”
和溪流那边的水阻断了之后,这边天天有太阳晒着,文瑾也不是全信书的,她用手试过水温,不是那么凉,这才敢带鸭子过来,就算没有养育的经验,觉得小鸭子跟个孩子一样,太热太冷,一定都不是好事。
五只老母鸡,孵出了八十七只小鸭子,它们各护各的孩子,若是哪个小鸭子认错妈妈,还被无情地啄出群去,不过,有母鸡护着,鸭子冷了,可以钻到大翅膀下暖着,若是饿了,有老母鸡带着,到食盆跟前去,文瑾倒不是特别费心,只是这鸭食,却着实费了功夫,野菜剁碎,拌上玉米面,再加上挖来的虫子,既怕饿着,又怕撑着,书上说,鸭子贪吃,饲料多了也不行。
史家豆腐坊的加入,让饲料来源大增,韦氏把织好的布匹卖了,又买来五头小猪。原来的三头大猪,赶进一个圈里。猪圈的底儿,是用溪流里的圆石砌出来,只需要用水冲洗,就很干净,那些水流进池塘,原来清澈见底的水面,渐渐变成了淡绿色。
文瑾用手头的银子请人,搭出了棚子,还开了一条水道,把一股溪流水引过来,然后,在人为造出的一个水流落差跟前,架起一辆小水车,用水力来磨豆腐,做豆腐的最累一环,就解决了。
文瑾和文翰,当晚就去了史小峰家里:“在我家荒地上,开一间豆腐铺子,我们帮你做豆腐,帮你照顾史爷爷,你每天做豆腐,卖豆腐,挣钱两家分,豆腐渣归我们,可行?”
“二伯母,史小峰得照顾爷爷,不得不停下的豆腐作坊,若是有我和文翰哥帮忙,肯定可以再开起来,咱家想搞养殖,可以充分利用他家的豆腐渣豆腐废水,史大爷也能吃上热乎饭,这不是两家优势互补吗?”
韦氏脸上露出惊喜,随即又暗淡下来:“好孩子,你的想法是好的,可咱家能养活得了史家祖孙吗?就怕现在做了好事,到时候全都没吃的了,别人还说咱们沽名钓誉、不自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