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进了二月,慢慢暖了起来,鸭子们嘎嘎叫着,争先恐后扑进水塘,一冬天可把它们憋坏了。
“大嫂怎可这样?她若想有好名声,把文瑾接去那边住,难道咱们会反对吗?”
“嗯,反正很快我就会送鸭蛋过来,两个妹妹身子好了才是正理。”
那些种了麦子的,也过了看热闹,有人心细,悄悄在一边偷眼学着,为明年做准备。
“以前,就是赤裸裸的勒索,现在,是哄骗。”这是文瑾说的,韦氏当时还怪孩子说话太刻薄,可现在,她越想越觉得的确如此,这个念头,如扎了根一般,越来越让她没法摒弃于头脑之外。
钱先诚见文瑾如此大方,很奇怪她为何单单对大房那么计较。
收了过了年的头批鸭蛋,文瑾立刻让文翰给韦家湾送去。
文翰不知道文瑾哪里得来的知识,一再说两个表妹吃的太差,身子亏损了会得病,但他一点也不怀疑文瑾的说法,两个表妹细瘦的身子,让他也担心呢。
第二天,文瑾才起床,就听见外面有人说话,那声音很熟:“钱二嫂,打扰你了。”
两人跑到老水塘边,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挖出一桶的淤泥,抬回来倒进盆里,放上水。这还得养几天,等泥沉淀结实,水也清澈了,莲芽都冒出两个叶子,文瑾这才小心翼翼拿着出芽的莲子,往里按,泥里一半儿水里一半儿,让莲叶刚好就在水面上。
这样连续换了五天水,莲子里果然冒出小嫩芽,把她高兴地:“哥哥,二伯母,你们瞧,莲子真的发芽了。”
“这孩子,鸭蛋怎么这么孵?得要老母鸡呢。”
过了清明,秧苗就要进大田,文瑾和文翰特别忙,指点着村里人如何施肥,如何耙田,如何浇地,等全民祭祀的那天过去,村西的地里,到处都是忙碌的人影。
“文瑾肯定不知道这个,可这孩子多聪明呀,难道感觉不来大房对她没有善意吗?她又是那么一个恩怨分明的性子。”
距清明节还有七天了,育苗床上的秧子,已经有了三寸高,长势又壮又精神,文瑾这才放下心来。
听说钱家又要老母鸡了,好几个等得焦急的立刻便抱着送上门来,四天时间,收来六只。竟然有两只是外村的,可见文瑾的名气之大。
“文瑾知道了?”
钱家的水田早就施肥起垄,整治好了,文瑾和文翰换了宽裤子,准备下田插秧,二十亩地,他俩和韦家舅舅,得好几天呢。没想到秧苗运到地头,村里的人就抢着来帮忙,你一块他一块的,一下午就插好了,只是从外面看着,一块一块,不如别人家整齐。
韦成岚和钱先诚把后院的鸡棚重新搭建好,老母鸡便开始上班了,看它们咕咕叫着,呵护着身子下面的鸭蛋,韦成岚觉得挺好笑的:“这笨鸡。”
韦氏白了丈夫一眼,那意思,你以为你的伯母和大哥,是什么好饼吗?他们对咱这边,什么时候有过善意?从来都是想沾光了才说好听话。
“好吧。”文瑾心里也没底。
文翰帮着文瑾磨莲子,韦氏也来帮忙,小心翼翼地让莲子破皮,还不能伤了莲子肉,然后放进水里。
“好了,哥哥,我决定把这些莲子都泡了。”
满满一下午,文瑾磨得胳膊都发酸,才算全部完工。
“文瑾,这个还是别试了,就跟去年一样,掏钱租老母**。”
正月初四立春,虽然比去年只晚了几天,但春天的脚步,却晚了半月不止。文瑾看地里的麦子一点返青的迹象都没有,也不敢孵鸭蛋、育秧苗。
“啊?还会不聪明?”葛氏吓住了。
“哎呀,他来婶子怎么有空来?快屋里坐。”
“钱二嫂!”来林氏还有些忸怩的样子,进了上房。
文瑾好奇地很,就站在窗口继续听。来松年自从能赚钱养家,来林氏就特别忙,每次来也是匆匆忙忙的,并且,和韦氏相处,也很自然,为何忽然忸怩起来了?
两人刚开始的客套话,文瑾还能听见,谁知说着说着,来林氏的声音忽然小了,不知两人嘀咕了些什么,后面,就听韦氏满口答应,然后送了来林氏出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