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文瑾把身上剩下的三四两银子留给兄长,依依不舍地去了韦家湾。
幸好钱先诚没主见,还是个不爱钱财的,不然,占了家里的稻田,文瑾说试验就试验,换成别人家,根本不可能。
“你觉得好吃?”
“没事,二伯母,到时候这田就种果子啦。”
文瑾也觉得差不多这价,便点点头:“宋大叔费心,多上一二百文的,我能接受。”
“那明天我找人做好,下午送过来。”
过了正月十五,天气便一天比一天暖和,柳枝儿柔软起来,上面开始鼓起小蕾包,田地里,到处都是浇灌、锄草的人。
韦家湾四周,插下大片的柳枝,春雨过后,活了七八成,小树芽都长到一寸高了,黄嫩嫩很是喜人。
“这田加了细沙,就不能种稻了。”韦氏还很遗憾呢。
听说是一回事,真做起来,还是很麻烦的。
韦氏一听,又感动了,拍拍文瑾肩膀上的尘土:“好孩子,难得你有这样的心。”
“什么是猕猴桃?”
“那好!我把保山叫上。”
还好,她每天照顾老母鸡孵蛋,有空闲便去折腾猕猴桃育苗,几乎没时间照顾饲养场和稻田,韦氏和钱先诚每天起早贪黑干活儿,从来都没说过文瑾一句不是。
文瑾怕韦氏在家不放心,吃了葛氏下的酸汤面,赶着驴车匆匆回家。
明山想了想:“滋味还真不错,就是有点淡,不很甜。你不怕种出来不好卖?”
二月二十六,县试结束,文瑾按两人商量好的,去了韦家湾。还没到村子,巨大的变化便让她惊讶不已,不光是水塘挖到了足够的深度,和河道方向,也有了水渠,河水再涨高一些,水塘就能进水了。
韦家湾的坑,又深了一尺,韦成岚听说文瑾来了,拍拍身上的土,回到家里。文瑾把事情经过说了一遍。
韦成岚叹了口气:“也只有这样了。”
猕猴桃在现代才开始人工种植,文瑾有个大学同学,是陕西周至县的,毕业那年大家应聘,心情烦躁,班上好多同学曾去那同学家玩过,文瑾知道些如何育苗的知识。
文瑾暗赞韦成岚聪明,载大树固然防风效果好,可费时费力,见效慢,扦插柳枝,一个人一天都能栽一大片,若跟往年一样,春天不干旱,这些树苗到了冬天,都能长到一人高,也能起到防风固沙的效果。
韦成岚见到文瑾特别高兴,拿出卖考篮的账簿给她看:“村里的男人,甚至还有几个账目利落的妇人,考试前几天都出去销售,一共去了六个县,卖出四百多个,共收回近二十吊钱,光这一项,就够全村人度春荒了。
“恭喜舅舅振兴韦家湾的计划旗开得胜!”
“哈哈哈……”韦成岚笑了一会儿,才给了文瑾一个白眼,“这孩子,我第一次见你,老实得不行,原来竟然这么贫嘴。”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