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府试
黑蛋在不远处晃悠,见二舅走了,赶紧跑回家:“娘,二舅跟你说什么?他光想让我干活,不给吃饭。”
钱串串一听:“你中午没吃饭?”
“吃了,二舅母特别小气,塘里没鱼,她也舍不得杀一只鸭子,只给炒了一盘鸭蛋,二舅还嫌我吃得多,拿筷子抽我,你看,我手背还红着呢。”
钱串串想起弟弟所言,不高兴地嘟囔:“家里那么多的鸭子鱼的,我儿子去了,也才炒盘鸭蛋,也忒小气,说什么不讲礼貌,讲礼貌就是看着你家人吃,我家人饿着啊。”
钱家大房的人,总是把好菜放到自己身边,若是在饭桌上讲礼仪,的确只剩挨饿了,钱串串把那种情形,移植到了二房,钱先诚若是知道,还不知该多生气呢。
文瑾怕再出什么麻烦,放出风去想找个帮工,没两天街坊吴大爷就带来了一家苏家堰的,可惜文瑾在外人眼里,还是个孩子,吴大爷直接在地头,找到了钱先诚。
来者是四十多岁的夫妻,带个十二三的半大男孩,他们条件很低,女人和孩子只要能吃饱饭,给男人一人发工钱。
“这怎么行呢?都有工钱。”钱先诚说道,随即他皱起眉头,“可我要不了这么多人。”
三个人脸上露出失望的神色,女人低头讷讷道:“东家你就行行好,不要让我们一家分散了。”
“这怎么行?”王氏很惊讶,这东家也太大方了吧?便宜些也能卖掉,都是钱呀。
钱先诚是个没成算的,三个人分担了活儿,每人都比较轻松,他也不想着如何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优势,凭着人家性子去干活,他除了转一转指点一下,还帮着干活,那一家人见活计如此轻松,反而有些忐忑,唯恐东家后悔,不收留了。苏同德上午干完活儿,下午和儿子一起去稻田拔草,有空还去山上打柴禾,晒在饲养场的空地上。
“这么好呀?”韦氏很高兴。
最初住在林津镇,她打算靠做皮鞋发家,不想忽然搬到了山窝,她只好改变主意,靠种植和养殖先摆脱贫困,这个计划实施得非常顺利,只用了一年,家里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非但脱困,还迈进了小康,今年才第三个年头,已经有能力支助韦成岚,还雇人帮忙干活,不用她起早贪黑那么劳累了。
以前都是给文瑾改一改的,无奈文瑾的脚比文翰小太多,再加上现在日子好过,韦氏也给文瑾做新的,不再让她捡哥哥的旧衣服。
“嗯,我回去再好好准备两个月,七月有个院试,紧接着又是八月的秋闱,应该还能有生意的。”
钱先诚觉得不好意思,讷讷道:“可我看他们还是很可怜。算了,咱家活儿多,也不在乎多添两张嘴。”
“没什么行不行的,其他活儿干好就行。”
文瑾对秋闱抱的希望不大,现在已经出现模仿者了,秋闱生意竞争激烈,而他们距离省城又远,卖的钱,几乎都让路上费了,没什么进账。
第一天,王氏端着破蛋取出的蛋液送过来。
“文瑾,没法子,这家人挺可怜的,为了给老爷子治病,把房子和地都卖了抵债啦,不都留下来,他们家就散了。”
这些问题,每天都在文瑾头脑里萦绕,表面上,她依然忙忙碌碌地照管她的荷塘,帮着韦氏下厨,或者去看她的鸭子和羊长势如何,和以往并没什么差别,韦氏和钱先诚也不说她。
转眼就是四月了,韦氏忽然想去韦家湾看看,文瑾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二伯母,舅舅他们肯定去府里卖考篮去了,哥哥还不知道在不在家呢。”
文瑾低下头没说话,赶山和秋收,自己不过一个纯粹的劳动力,人小力单的,也没多大贡献,要是能去省城走走就好了,她窝在这小山村,眼界受限,没法安排后面的发展计划啊,她不死心地辩解:“舅舅,今年家里雇了三个人,我的活儿少多了,就让我跟你走一走吧。”
四月二十,韦成岚和文翰一起到了山窝村,两人都一脸喜气,文瑾一看就知道,事情进行很顺利。
“二伯不能这么说呀,当年你去给别人做帐房,咱家不也一样没聚在一起?”
苏同德增加了工作量,反而显得特别开心,每天忙忙碌碌,早上清扫,下午割草、打柴,甚至把羊身上都用爬梳过了几遍。
这个人,做事就没个原则,也没有底线,难怪总会被人拿捏。可文瑾也不能不给他面子,把人辞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