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认识这个不?
文瑾喊石榴进来:“去石卫村,把石少主请来。”
这还是文瑾第一次派人来请,石振宗特别高兴,一路脚下生风,没想到却为了一家不相干的人,十分失望。
“振宗,你不觉得,这样的人渣,需要教训一顿吗?”文瑾看到石振宗眼里的亮光一下子熄灭了,便想激起他的正义感,石振宗是最爱打抱不平的。
“你说,怎么教训他?”
“我若出钱买下这家人,这个老孙头必然会将银子带走,这样的人,凭什么得这笔钱?所以,你得帮一下忙了。”
“行,没问题。”
石卫村外,还有逃荒的人,石振宗便用几碗粥,换了他们演了一场戏。
老孙头刚才喝了一碗菜粥,这会儿不那么饿的心慌难忍,但反而更饿了,看到老婆正搂着六岁的小儿子,想到刚才,老婆拼命挡着自己,让大儿子孙冬平把一碗粥喂给了小儿吃,便气儿不打一出来,他伸脚在女人背后踹了一下:“反正养不活了,你还白白浪费粮食,诚心想让我死是不是?你个贱货,我死了,你就可以嫁给隔壁的刘瘸子了。”
女人气得浑身哆嗦:“见过抢东西的,还没见过你这样,抢顶绿帽子往头上扣,我什么时候多看刘瘸子一眼过?”
再说津河旧道,不光是水凌有灾,其它的几个县,出来讨饭的也不少,文瑾趁机买了木料,不仅扩建了饲养场,还在自己的院子北边,建起一个大院子,给长工住。
“季,季县丞。”
沈隽笑嘻嘻经过文瑾时,听她低声道:“你亲戚那里一次也不去能行吗?”
没想到这些匠人中,有脑子活络的,他们拿了工钱离开后,便打出盘炕的招牌,到处寻活儿。梁中省以前没这么冷的,北方的火炕就没传过来,在听了泥水匠的介绍,好些人家,尤其是老人,都愿意砌个炕,抵御冬天的严寒。
沈隽在他肩头拍了一下:“你是不是在讽刺我?”
“哪有,还不是你把我比成这样了?在学堂,提出的问题把先生都难住了,院长亲自接见,给你辅导,我哪有你这样的殊荣。”
“有人告你逾制,事实俱在,跟我们走一趟吧。”
“我是谁,你还不配问。”沈隽说着,拉出脖子上挂的一个小黑牌子,似铁非铁,似玉非玉,材质十分细腻光润,他从脖子上解下来,在衙役的眼前亮了一下,“认识这个不?不认识,爬回去叫知县过来。”
石振宗和王大山做中人,孙冬平作为代表,把一家人都卖给了文瑾,他不要钱,只想让文瑾帮忙给弟弟请个大夫,治好病。
“什么时候的事情?”
沈隽这一身贵气,加上一脸严肃,竟然给人十分强大的威压感,令两个衙役心里发慌,两腿发软,身不由己地往地上跪:“对不起,大爷,我们也是奉命办差,还请高抬贵手,饶了小的。”
大山上多的是柴禾,文瑾为了下人早日搬过去,便让他们烧炕,希望能早些让房子干燥起来。
“噢!”可怜的孩子,文瑾在心里说,嘴里却提高声音道,“哥哥,你想吃什么?我来做。”
“我,我,差役老爷有何贵干?”
“哼,还想骗人!临时寄放?临时寄放,能一放就是几十天吗?跟我们走。”
文瑾第二天早上,让石榴冲了鸭蛋茶给孙小平,一连几天,这孩子每天都有三个鸭蛋吃,身上的浮肿慢慢下去,病果然好了许多。
老孙头反而住了手:“哼,美得你,想一死了之?没那么容易。去,到前面村子,给我讨点吃的来。”
一个月时间,这些活儿便全部完工,泥瓦匠还按文瑾的指导,给每个屋子砌了炕。
“哟嗬,驴槽伸出个马嘴来,你是谁?不想活了,敢干扰官差办案!”拿着铁链的衙役,猛一抖手,哗啦哗啦的声音,充满了威胁的意味。
“谁给赵捕头下的令?”
石卫村的人,也是粮食不足,那粥稀得没几粒米,一家人满怀希望,把碗凑到奄奄一息的小男孩嘴边,用勺子慢慢喂了下去。
“表哥,我急急忙忙找你来,是前面镇上有人舍粥。”
文瑾适时安排他们,跟着石振宗学几招拳脚。她作为女子,身体条件有限,练的防身术,能够对付一般的男子,但想要和练过两下子的男子对垒,还是有些不足,她希望能给自己培养两个保镖,而孙冬平和孙燕平,便是两个好苗子。
“嗯?”
两个衙役脸色一下子白得没了血色,吱吱唔唔不想说。
“小平,你出门在外,一定要听话,不许单独走,小心碰上拍儿的人贩子。”
“不累,伯母,我又叨扰来了。”沈隽笑嘻嘻地道。
夏至到了,王明山又要去打理生漆铺子,文瑾见刘三景老实肯干,做庄稼活也是一把好手,便让他带头在地里干活。
没想到老孙头这一去,就再也没回来,孙家人后来听说,他去了河阳县做工,这才放下心来。三年后,朝廷在河阳苏家湾发现有人盗采煤炭,派兵围剿,解救出三十多个已经被折磨得骨瘦如柴的窑工,据他们说,到了那里的人,没人能活过一年,陵水县逃荒的人,死在这里的,没有一万,也有八千,那老孙头,估计就在里面。
“别装蒜了,你什么身份,门口竟然敢摆着狻猊,还是七道纹的,听说,你还定做了旗杆,还没运过来,哼,你儿子还是秀才,等他中了举,你再准备这些也不迟。”
“好吧。”文瑾这回离开家时间长了,也很想和二伯一家好好聊聊呢。
衙役显然不识货,可这个小牌子上面雕的图案,他却是知道的,那是一条四爪蟒龙,只有一品大员和王公贵族,才允许使用的图腾。
“你打吧,不打死我,你就不是爹妈养的,你个畜生,我早就不想活了。”
院子里的人都知道他被陷害了。文瑾脑子急速转着,但一时也没有办法。赈灾的钦差,给上面汇报了柳全汉的功绩,就在上个月,他离开了山阳县,升任云州府同知,当时山阳的百姓,十里相送,还做了万民伞,给足了这位清官的面子。
文翰笑着问沈隽:“你还惦记溜肥肠不?”
一场灾难,竟然还起到这样的作用,也是让人始料未及。
“文翰哥不是说今天到家吗?”文瑾四下探看。
燕平心思机敏,却长了一脸老实相,再加上嘴巴甜,做生意成交率,比哥哥和弟弟都要高。
“我想吃鱼了。”沈隽知道肥肠还要去市场上购买,很麻烦,而鱼,就在离家不远的池塘里养着呢。
“唉,文瑾,我这是光长骨头不长心,学问长得不够啊。”文翰挺高兴的,嘴里还要谦虚。
两个衙役对视了一眼,脸色都有些苍白,他们可不敢怀疑眼前这位年轻人,是拿了别人的东西吓唬人。
钱先诚脸色苍白,豆大的汗珠啪啦啪啦往下掉,他当时连那石匠姓什么叫什么都没问一声,这会儿,张口结舌,连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真的?”
“你哥去前面村里讨饭了,希望能有一口粥,救救你弟弟,刚才他才喝了几口,就让你爹把碗抢走了。”女人叹息了一声,“你弟弟这是饿的,若能吃饱饭,应该慢慢就会好。”
钱先诚竟然给大门口买来一对石狮子,呲牙咧嘴威风凛凛的,和朴实平静的小院子,一点也不搭调,文瑾站在那里笑了笑,这才抬脚进门,招宝和石榴提着东西,紧跟在后。
“逾制?”钱先诚惊讶地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他四下看了看自己的院子,很普通的农家院落,哪里能够逾制?
没有一个人提出离开的,他们回去,依然要面对荒芜的土地,依然得在青黄不接时挨饿受困,文瑾这里能让他们衣食无忧,只需要埋头好好干活就是,淳朴的庄稼人,并没有感受到卖身为奴的不便,自然不愿意离开。
“咱村人谁不那样看我?那是可怜我哩,可怜我遇人不淑,嫁给了一个赖皮。”
新县官刚到,文翰根本不认识,钱先诚今天的冤枉,可比上一次难办多了。
钱先诚一下子就站了起来,赶紧往外走去:“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