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南国
“不,不,萧府那边的事情你就不要担心了,父亲早有安排,瑜琛媳妇也很好很能干的,我这个大姐不能把手伸太长。再说,他希望我能和你好好过日子,娘家事情也容不得我插手。”文瑾说的也是实情,萧逸和萧瑜琛,还有萧夫人为了文瑾能幸福,绝对不会允许她丢下男人,长时间住在娘家的,更不允许她为了娘家,改变丈夫的决定,文瑾既然想要在这个社会好好生活,还是尽量遵循这个社会的规则,她出格的事情,已经做了不少了。
钱隽还是有些内疚,但没说什么,日久见人心,他总有一天,让妻子知道他的好。
港口城市有的是海鲜,但若是做得太简陋,还不如普通蔬菜好吃呢,尤其不习惯那么浓重海腥气味的内地人更觉得如此,因而,文瑾前世虽然喜欢海鲜,在这边却吃得并不多,主要是因为当地人的口味太淡,几乎所有的海鲜,不是蒸一下,就是炖一炖,撒点盐就端上来了,用他们的话说,鲜美得无以复加,可文瑾和钱隽还没走到饭桌前,就被那浓重的腥味儿熏得止步了,更别说吃得下去,后来厨娘根据文瑾的比划,把那些海鲜清洗之后,用姜葱盐腌渍,然后才炒、炖、蒸,当地的人都承认,这样更好吃。
他俩先在城外的村庄游览了几天,到处都是水稻田,很少有文瑾前一世见过的大片大片的荔枝园,只是在房前屋后、道路两边有栽种的,这年的荔枝还是个大年,结得十分稠密,虽然还是绿色的,依然勾起文瑾的馋虫,似乎吃到了又酸又甜的美味,禁不住口水四溢。
钱隽本来一直很注意文瑾,忽然看到她嘴角流出一根晶亮的水丝,还没反应过来,文瑾猛然把口水吞回去了,那狼狈的样子他逗得哈哈大笑起来。
文瑾掩饰地道:“这个果子,一看就很好吃。”
“这是荔枝,你没吃过荔枝干?味道一般般的。”
“肯定好吃的,你没听说杨贵妃酷爱吃荔枝,唐玄宗为了她这个嗜好,让驿站八百里加急从南国送过去的故事?”
“唐玄宗?”钱隽想了想,我怎么不记得唐玄宗还这么宠他的贵妃?”
这天,钱隽带文瑾和孩子来到港城一个大饭店,这里的海鲜菜品和汤做得很有特色。
小二看了看,躬身低声给文瑾道:“那个叫吉祥果,是番人带来的,他们叫图马图。客人都觉得很喜庆,我们便培植了,等全红的时候摆出来。”
文瑾给他一把铜子,小二立刻满脸笑容:“早上刚撤换了一盆,说不定能便宜些给你,我去问问掌柜。”
钱隽并没有多在洋人二字上面纠缠,而是继续回答文瑾的问题:“榴刚在这边开了铺子,咱们就不要插手那个了,丝绸、瓷器、茶叶才是洋人最喜欢的,咱们又没有货源。”
“哦,我想种呢。”
文瑾离开那个小村庄,心里却一直觉得怪怪的,说不出有什么问题不对劲,钱隽见她总是凝眉沉思,便耐心询问道:“你这两天想什么呢?金金和钱钱就要来了,再忍几天就行,不要这么忧烦,对身子不好。”
麻十娃点头:“我们这里和港城隔着通江,激流险滩,路途艰难,还是前年修了桥,去冬又修了路,这才好走了,我们没想到种菠萝和柑橘,谢谢客官,明年,我就栽种一些试试。”
文瑾暗自庆幸自己反应快。
“哦,我知道了。”文瑾很痛快地点头,贪多嚼不烂,她也不能把步子迈的太大。
小二犹豫了一下,然后道:“吉祥果很贵的,是番人从海外带来的种子育了苗,我们买来的,自己种不活的,他们的苗儿卖价很高。”
市舶司出银子,州府派劳役出人力,前后共修了三年,才有了文瑾他们过来时那座稳固宽敞的多孔石桥。
“洋人”钱隽惊讶地挑挑眉毛,“你是说那些番人吗?”
钱隽有些掩饰地大笑:“你想怎么做都行,多买些地也行,咱开个大大的罐头厂,将来,再在果园建一个大庄园,孩子们长大了,坐船四处走走,玩耍,累了便回来,和咱们在一起,冬天吃罐头,夏天有鲜果,多好的日子。”他接过文瑾手里的银票,但激动却难以掩饰,手微微有些颤抖,上一次接文瑾的钱,他许诺要归还,这一次,他觉得那么说太虚伪了,他要用全部心力,为妻子儿女创造美好的生活,这比口头许诺,要有用多了。
钱隽“哦”了一声,并没有起疑心,觉得文瑾小时候在乡下过的,出现这样的错误很正常。
姚光远竟然是港城人,前几年他请了一个风水先生,为老父母找墓地,竟然看上麻村北边十多里的老鹤岭。
钱隽和文瑾一起去看选址,文瑾很满意,钱隽派人和里正接洽,着手买地事宜。
“剥了皮,切块,拌上。”
钱钱人小,两个月的时间,竟然有些忘记文瑾,迟疑了一下才冲过来,两人竟然一致地选择遗忘钱隽,让这个当爹的站在一边,十分眼热嫉妒地看着妻子搂着两个儿子。
“她们有说怎么吃吗?”
钱隽这才高兴了,一个胳膊抱一个儿子,站起来往家里走,金金紧紧搂着父亲的脖子,钱钱也要,两个脑袋顶着脑袋,拱在钱隽怀里,进了家门。
两个儿子午睡了,钱隽小声问:“瑾儿!”没人的时候,他还是喜欢这么叫,“你要这个吉祥果做什么?”
要买地、建农庄,就得钱,钱隽手头本来就有些紧,这一下就更是拮据,好在这时候去接金金和钱钱的人到了,春明抱着文瑾的首饰盒子跳下马车,眼圈一红:“太太说走就走,一下子就离开这么久,奴婢,奴婢都担心死了。”
“来,金金,爹爹抱你,娘抱弟弟。”
钱隽翻身下马,这才问道:“港城一片,种植菠萝柑橘者众多,为何此地甚少呢?”
“你们能不能卖给我一盆图马?衰败了的都行,只要还有果子。”
刘景也没想过这个问题,红着脸对主子道:“我这就去问问麻村的里正。”
里正麻十娃是个干瘦的小老头,黑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只有一双小眼睛很有神采,显得他比村里的其他百姓精明。
那掌柜一苗一两银子的价钱,把一盆熟到红软西红柿转让过来,盆里共有三苗,再加盆钱五两银子,钱隽连饭钱一共付了十两三钱银子,文瑾小心翼翼地把熟透的西红柿摘了下来,春明用食盒帮她提着,两个男仆把梢头开着儿的西红柿秧儿连带盆,抬到马上后梢,文瑾和钱隽抱着儿子坐到马车上,一家人高高兴兴回到家。
钱隽好奇地问了一句:“跟着谁沾光了?”
“爹爹——”金金似乎才注意到父亲,一边叫着,一边举起双手,钱钱看到了,也急忙叫了一声,从文瑾怀里挤出来,踉跄地奔向爹爹。
想到过两个月,金金和钱钱就会过来,文瑾还想多陪陪孩子,她趁现在有时间,好好做了个食品加工厂的规划,并把罐头加工生产线又调整了一下,让它更卫生、生产力更强。
就在这时,两个小二抬着个盆进来,摆在餐厅的前面,盆里种的,不是儿,却是西红柿,一个个果子圆圆的,红彤彤的,看着真的很吉庆,很漂亮。
钱隽感激地看了妻子一眼:“等咱们度过这个难关,自己挣钱自己,你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想要什么,就有什么。”
文瑾忍不住称赞一句:“你们这里的父母官还真好,竟然能这么大功夫修桥修路,这可下了血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