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挑唆
“世子说了,这几个丫头嫁的人,都是他手下得力的,还有在北疆立了功的,也就是为了笼络人心的。”
“悄悄多给些银子就行了,闹得这么大,家里其他奴仆该怎么想?都觉得我们不如世子那边好,他们那么做,是故意让咱俩下不来台的。”
“唔!”仁亲王不说话了,心说的确如此,这几个就有两个下人拐弯抹角地打听,世子妃那边还要不要添丫鬟呢。
晚上,仁亲王又拦下钱隽:“世子妃嫁个丫鬟,也要闹这么大的阵仗,让京城的其他贵人家里听说了,还不该私下议论咱们?丫鬟养得跟小姐一般。”
“父王,这几个丫鬟是陪着世子妃从京城到南疆,在那里曾经织丝养蚕,采茶种果,甚至保护世子妃逃过姚家的追杀,世子妃亲厚一些也是应该的,再说,她们所嫁的人,也是提着脑袋保护儿子性命,或者为了国事让儿子派遣去鞑子部落的,我们这边郑重些,也是为了收拢那些勇士的心,报偿他们过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的,京城那些贵人世家的丫鬟,怎么能和世子妃跟前这几个相提并论呢?再说还有两个儿子准备提请皇上,给封官的,这几个丫鬟体面出嫁也是应该的。”
仁亲王无话可说。
八月十五,因为太后身体欠佳,以前皇宫举办的赏月宴,就没有进行,文瑾备了一份礼物,分别送给太后、皇后和贵妃。
皇后的这一份,完全是应景的,她又不能见人,东西都是太监收了,至于交给谁,文瑾就不管了。太后那里,这段时间探病的人也不少,一律让小安子公公挡了回去,雨荷成了宫里的实权人物,忙得不可开交,文瑾刚刚坐下,两人还没说几句话呢,就有宫女进来传报:“新晋大学士董夫人拜见贵妃娘娘。”
这位董夫人,就是董侧妃娘家嫂子,十年前董勇还是个三品的西部某省按察使,妹妹进宫选美,让太后赐给了仁亲王做侧妃,仁亲王虽然几乎不上朝,但他的影响却不容小觑,尤其是钱隽丢失,让皇上对他很是内疚,董侧妃生下儿子,皇上就把董勇提到从二品,做了内阁学士。
董夫人一路走,一路在心里盘算,琢磨如何巴结贵妃,同时想办法给仁亲王世子妃上点眼药。
“想必仁亲王世子妃,也给贵妃娘娘带了什么好宝贝了吧?”
董夫人早就听说仁亲王世子妃和梅贵妃是表姊妹,容貌还很像,其实现在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像,但眼睛嘴巴鼻子的样子却没有变,依然能有五六分是一样的,不用猜,董夫人都知道文瑾是谁。
“贵妃娘娘,听说仁亲王世子夫妇富可敌国,从南边回来,打赏下人都是用珍珠的。”
“娘娘有福气,虽然一样相貌,但那细微差别,造就了不一样的命运呀。”
谁想姚光远竟然倒在仁亲王世子这个年轻人手下,而且,他一进京,沈明昭立刻就如鱼得水,借着姚光远倒台的事件,趁机拿下了好几个姚派的人,换上了中立或者拥护沈明昭主张的人。
“围着女人转?仁亲王世子妃当姑娘的时候,就传出善于庶务的名声,可见她见多识广,尤其是对外面的人和事认识深刻,这对世子来说,无疑是一大臂助。你也说了,仁亲王想通过经济途径,约束世子,结果那小两口根本毫发无损,可见她俩手里有的是钱,而且,多数产业都是世子妃在打理,不然世子哪能放开手脚,全力以赴处理朝廷事务?”
雨荷送文瑾到宫门口,两人依依惜别,文瑾走出贵妃住的宜兰苑,在门口碰上董夫人,两人以前没见过,便只是互相点头,算是搁住面子,然后各走各的了。
“怎么会?”
自从仁亲王世子回来之后,皇上对仁亲王的热情便减低了很多,本来姚光远已经压住了沈明昭,他碰上大事,总是听从自己男人,董勇借势而立,已经隐隐有朝堂第一人的趋势。
董夫人也是个长袖善舞的,男人成了一品大员,她进宫比以前方便多了,便频频探望太后,顺便来雨荷这里坐一坐,想方设法讨好梅贵妃这个皇上跟前的宠妃。
董侧妃想了想:“他们从南港城回来,世子妃赏赐下人时,都给的珍珠,是不是和番商做这个生意的,听说这个可是一本万利的。”
董侧妃闻听大吃一惊:“大哥,世子竟然有这么大的能耐?我看他整天围着女人转,就是你说的没出息的男人样儿。”
自从当上了一品夫人,董夫人觉得自己身价百倍,平时虽然笑眯眯甚是谦和,其实没有几个人能让她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