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而今迈步
这时的南海乃是流放犯人的蛮荒之地,常常一走几百里都是葱葱山林,人烟稀少,当地土人还过着捕捞打猎采摘而食的野人生活,严光彪带人逃过来,一看这样也傻眼了,他们最后靠武力制服了一片村落,强迫那里的人为他们提供衣食,转眼几个月过去,习惯了当地的生活,严光彪觉得这种土皇帝的日子也还不错,他思谋着派人乘船从大陆购买生活用品,决定在这里安营扎寨。
就在这时,钱隽派来的兵马如天神一般忽然出现,严光彪不足一千人马根本不是对手,一夜之间就被消灭了个干干净净。
钱隽在船上坐等消息,听闻属下取得贼枭首级,悬着的心才彻底放下,他命手下的幕僚给永昌帝写了得胜捷报,派人驾船去南港城,让那里的驿站送回京报信,自己带着人马,亲自在南海走了一圈。
南海说大不大,饶是骑马,也用了钱隽一个多月,还是走马观,走的平川捷径,他一路走一路记录,还画了简图,把这些都送到了永昌帝的案头。
永昌帝看了钱隽的奏报,心里又是欢喜又是恼恨。
三年前南海土人主动归顺,巨荣疆域又扩大了,他虽然派了官员,但却报告地广人稀,土人愚钝,坚持要把州城设在大陆上的宸港府,任凭南海荒芜无人管理。
永昌帝喜得是在他的手上,不仅令苗王称藩,还多了南海一岛,恼得是钱隽奏折上,极力颂扬南海风光秀美,土地肥沃,乃人间仙境,言辞之间处处暗示“此间乐不思蜀”,他这是故意要永昌帝难受,当皇帝拥有天下,可这天下皇帝却看不见摸不着,还不如他作为一个小王爷呢,走遍天下,看山高水长,气象万千,品南北风味,享天下膏腴。
太子现在已经十五岁了,每日跟在父皇身边学习,他看了南海王的奏折,知道皇上为何不悦,便随手把那奏折一掷:“蛮荒之地而已,有何可夸口的?等你住下来,可就知道是好是歹了。”
永昌帝抬眼看了太子一眼:“父王,这南海几百里无人烟的,哪里有京城富裕繁华人气鼎盛的好?观景游玩,最喜人少清净,居住生活,却是人多气盛,物产丰饶的好。”
报名而来的,有人是想搏一把,更多的是生活窘迫,冲着包吃包住还有薪水而来的,这种旱涝保收还不用卖身为奴的好事儿,可是很少能碰上的。
萧逸和文瑾知道南海的大致情形,钱隽走后,便开始招募人手,从稼穑的农人到木工、瓦匠、石匠、裁缝、养蚕、织丝,凡是生活中有所需要的技能人员,无所不包,文瑾采用了现代的农场制度,这些农人技工去了都按月发给薪俸,完成指定工作就可以了。
眨眼两个月过去,第一批过来的人,住房、蔬菜都解决了,开垦的荒地,也种上了水稻,大片的土地也不全是粮食,期间还挖有池塘,种着莲藕,养着鹅和鸭子,池塘中间的阡陌上,则栽种桑树,田间地头,还有柑橘、香蕉等。
创业的阶段没有不艰苦的,但文瑾开始就考虑比较周到,何况钱隽已经先修了房子,一家人有吃有喝还有仆人伺候,不但是文瑾,连孩子都没觉得不适应。
萧逸的封地经过数次移民,外加有亲朋投奔、灾民流入,现在已经挤挤挨挨人满为患,十多年下来,当年成亲的人家,也多数孩子一大群,渐渐有了地少人多的趋势,国公府贴出的招募信息,也令人信赖,转眼就有了数千人报名。
永昌帝摇头:“官场不能只有君子,小人也有小人的好处,不然咱们如何能知道南海王有这么大的经济实力?”
钱隽报捷的信笺到了国公府,阖家喜笑颜开,文瑾给钱隽写了一封长信,要他选好地址,这边就带人过去,南海天热,只要驱蚊驱虫药品带足,到了那里,竹竿树木搭出架子,芭蕉叶子遮顶都可以住人,不愁没法生活下去。
天气酷热难耐,只有早上起来,还有一个时辰凉爽宜人,金金带着钱钱,跟着先生读书,然后,便是跟父亲练武,直到辰时,天气完全热得受不了了,这才由几个水性极佳的护卫带着,和三岁的子夜一起去泡海水,三个孩子很快就晒黑了,但水性也变得非常好,小身板也结实起来,连钱隽都发现玩水能促进武艺增长,便不再阻止孩子去海滩。
选择海边,那也是从食物容易取得的角度考虑的,这里人迹稀少,在退潮之后的海滩上各种贝类、螃蟹等,捡拾起来便可食用,并且,还能晒干存储,一方面运回内地可以换来银钱粮食,一方面还可以储备起来,以备灾荒的时候食用。
人来了,污染也来了,文瑾害怕跟蓝天一样美丽的海水变黑、发臭,一开始就不许任何人往海水里扔垃圾,她指挥着那些雇来的人建起厕所,安排人每天用牛车把生活垃圾送到地里掩埋,然后在生活区修出下水道,严格要求居民按她规定的卫生条例执行。
永昌帝心情又好了许多,但想到儿子所说的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又稍稍有些后悔,把钱隽发配到南海,到底是对还是错呢?隐隐的,他心头多了一份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