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群孩子们唧唧喳喳的好不热闹。
关平安迅速往后撤退,却发现围聚一起的人群丝毫不见嫌弃,反而各个激动得眉开眼笑的。
如此腥味的东西,说实话,还真没兴趣,但到了这会儿,其实沙滩上也没什么好东西值得赶海。
……
一行人还没进院子,从这栋海草房里面冲出一对年约三十的夫妇俩人,也不去队院领肉,态度还忒热情。
“快上来,等会咱们就能吃咸鱼饼子,我娘还熬了海鲜粥,很好喝的,我能一口气喝上三碗。”
通常都是谁家发现的,都要搞得清清楚楚,有功的自然就会是最大的一份,要不然以后别人谁还会用心不是。
她看向了关天佑。
“渔船打上来的会上交,队里会送到渔场。我们平时吃的都是赶海得来的东西,你们家呢?”
对方家里的小孩不少,三男二女,其中有三位刚才赶海时就认识,这一下子全一股涌到西屋。
与整个渔村人家的海草房一样,这户人家的屋顶也是用海草晾干后,一层层的,铺就而成。
石头媳妇又夹了一筷子的东西到她碗里,“这是炒的海蛎子,你们先吃这些不费事的,吃饱了再挑螺。”
“今儿白天九点退潮,晚上九点也会退潮。吃了饭我带你们先去南面放几个鱼篓,没准能逮着大龙虾。”
蒸飞蟹、炒海胆、海蛎子、虾爬子、蛤、蚬子……炕沿还放着一脸盘煮熟的大大小小海螺。
“大娘,晚上也能赶海啊?”
“谢谢大娘。”
这东西现在黄黄的,和赶海时见到的完全不同。
“真好吃!哥哥,你们快尝尝。”
这次借宿的一户人家,院子离海滩其实不是很远。阳坡、地势比较平缓,站在院外还能欣赏到海景。
“海子哥,你懂得好多啊。”
也是,她低估了现状。
“瞅瞅,猪皮下的那一段多肥,熬制出来能有不是荤油。”
“冻坏了吧,赶紧上炕。”
“谢啥,你爹他们跟你大爷都是打小就认识。快上炕,等吃饱暖和了,晚上让你大丫姐带你们去赶海。”
兄妹俩人都差不多。
“大娘烧的都很好吃。”
“好。”
关平安眼睛都看直了,不知该先吃哪个好。这里面很多品种,她都没吃过,压根不知道味道如何。
比如屯里老人都是翻过云山就是海,可她瞅了老半天,大山还是大山,但绝对不是她屯里的云山。
再比如,瞧着人家男主人跟她爹他们挺熟稔的,说是少年玩伴,总不可能也跑个老半天过来一趟。
这可涉及到她将来的美食大业。
来,来,来,咱们接着唠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