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边围成圈的毛孩子正在听马明海诉说停课事情,话里还调侃关平安兄妹俩人幸好今年开春没交学费。
他的傻闺女啊,咋就不懂一个道理。能从小葫芦里取一次东西,随着次数多了就会习惯成自然。
“也不知咱们叶家堡如何?”
“那小山谷呢?”这个总可以跟义爷爷交代吧,不然他还不得愁连自留地都收回,咱们家够不够糊口?
“再等等,你义爷爷过了今天能确保这里没什么大事,他也要离开了。最多等你梅爷爷信一到。”
“爹爹~义爷爷说要去买自行车。”
正好让劳累了一整天的父母歇歇呗。
要问这些还有谁比齐景年更一清二楚,但关天佑可不这么想。一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多了解总不会有错。
就是梅大义想带孩子们出发,关有寿也不会同意。没瞅他义叔的腿压根就累不得?而且今非昔比。
关有寿瞟了眼家门口,轻拍了下孩子的小后背,“先看看再说。这趟我打算让你哥跟他一块回去。”
又用拖延法。
但这些话能瞎扯?
祸从口出。
“好吧。我也舍不得爹爹和娘亲。”
“我和哥哥从来没分开过呢。”
“爹爹能养得起你。”
他会甘于平凡,当芸芸众生里的一员,做一个安分守己的农民,规规矩矩的,平淡淡直到生命结束的那一刻。
咋整?
话题呢,自然离不开白天的事情。
用的越频繁就会有因果。最多最多也就允许她动用池水,那她干啥还费那么大的劲儿捣鼓?
“可我也想孝顺爹爹娘亲。”
关平安也没问她爹被带走的“罪证”有多少,前屯王家庄的检查结果又是如何?有王启发在,总归不会出大问题。
关有寿管不了外人,但在他家,他还是不喜欢提到敏感话题。好在他会瞎扯,时不时地不着痕迹岔开话题。
论起叶家堡,自然而然地让人会想起叶秀娟。关平安不知如今京城那一对原配与继妻斗得如何。
老爷子嘛,自然是过来喊梅大义去老伙计那围聚一团唠嗑;但年轻人围着一块可就驻守原地。
同样的,不管是不是不想提败兴的话题,就连看着光秃秃的院子,叶秀荷也没提到这个话题。
这个晚上经过白天一遭,注定是个唠嗑之夜。
又来了~
关平安无语问天。祖传的心法是好不容易逼她爹就范,可小葫芦咋办?她爹就坚持一点这是她的福分。
“嗯?”
假如他没有身世上的纠结,没有经历过幼年时的遭遇,或许他不会顾忌这些信任来访的朋友们。
他发誓过要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
如何权衡利弊仿佛成了他关有寿的潜意识,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运。等将来见多了听多了,他会为自己庆幸。
此刻,关有寿笑着与大伙打成一片,接过闺女递来的茶杯之时,他的唇角微勾,一口饮尽。
茶如人生。深入细致地品茶,就像品味漫漫人生一样,其中的酸甜苦辣已经不足以与人分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