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啊……”秦双双没好意思问秦清平,这李家是一次送个二三十斤,还是每年送个二三十斤。
等后来他们全家出来时已经兵荒马乱,那时根本找不到什么碧粳米。就如今培育出来的种子,那还是几几年来着?”
倒是后来世道不太平,那时正逢他外祖父迁回南方,又与钱家毗邻而居,那时候倒是有机会吃到还真说不定。
“所以说也算阴差阳错了。”
既然她之前在外婆那里没听说,那就说明根本原因就在于赠送人李家,或许有什么不适合外传的因素在内。
毕竟有很多人在海外的华人,他们其实都不怎么希望引人注意。至于为何决定当见面礼送给关家?
李家这几年是实验了实验,去年才好不容易培育出来一批适应良好的新种子,他们是绝不可能分给外人。
据说以前还是一种御米来着,专贡皇帝老儿吃的。产量极少,普通人连见都没见过,外婆她年幼时倒是有吃过。”
“不是,不是……”秦双双连连摆手,瞧稀罕似的目光落在了布袋口上,“我有听外婆说过确实有这种米的。
是啊,谁都没想到。如今附近那些华人开的超市和地摊上摆的就有不少是他家农场出来的瓜果蔬菜。
要不是就因老爷子怀念故里,有了带种子一举,就算带回东西赚了一笔又如何,绝对没有如今曾盛的李家。
可碧粳米就够呛。
想来二舅应该是信任记忆里的关爷爷此人可靠,想借此机会从中帮李家拉个线的吧。可真是如她所想?
心念之间,秦双双也不知到底是不是,立即先抛开混乱的思绪,继续笑道:“可惜了,全送了就没了。”
就因为老爷子带回了好几包五八门的种子,这倔老头就跟他夫人杠上了,又是买农场又是买牧场的,这才真发了家。
有没有人眼红抢他家生意呢?自然有的,可真没他家的品种多。关键是,他家这钱赚的还真没多少人知道。
想买?
秦清平瞟了眼他妈金莎,见她并无阻拦自己之意,朝秦双双笑着点了点头,“没错,就是那种胭脂米。”
有多的话,她二舅妈不是小气的人。不用她开口,早已或多或少的会分一部分寄给年迈的公公婆婆。
刚开始倒是有些地痞上门要收什么保护费,只不过他们李家行事低调是一回事,他们家也会很做人。
就好比说有一年,那一年他们家的生意正好发展到附近州。这一下子,眼红的来了,你们说怎么办?
趁着丈夫对孩子们说起李家的发家史,收拾好明天上门礼物的金莎也不等明早再熬粥,她干脆就先忙着熬两样粥。
忙完这些,秦老二正说的开心,话题也说远了,金莎又去面粉袋里舀出两碗面粉放进盆里倒水和面,等发酵打算包几个包子。
要不然?难得他有雅兴提点孩子,她要是一停下来的话,不用十分钟,他绝对是比谁都跑得快。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