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真是不赶巧
第二天,老海早早的就来到于老三家门口哐哐地敲门。硬是把于老三从梦里给吵醒了。于老三迷迷糊糊地起床给老海开了门,穿着秋裤冻的哆哆嗦嗦。
“这天都刚蒙亮,你倒是勤快。”于老三怨道。
老海揣着手笑了笑,道:“嘿嘿,唐僧去取经也得是早起来出门。”
说话间,二人便一起进了屋。于老三简单的拾掇了一下被褥,又从床底下拿出了一盆鸡蛋。
于老三看着老海那期盼样子,道:“咱们去取经,可不能空手去。”
“老三,我还没吃饭呢。”老海倒是实诚,看着这鸡蛋说道。
听到老海这么说,于老三心中暗骂了一句馋鬼,于是起身往屋外走,一边走一边说:“少不了。”
说罢从昨天的炉灰堆里掏出来一捧红皮鸡蛋,大概有七八个,又回到了屋里,给了老海半捧,道:“吃吧,我早就备下了。”
老海见状,也不客气了,拿起个鸡蛋,往那马扎沿儿上一磕,便吃了起来。
吃完饭后,二人就出发了。
从于家洼村儿到东山村的那条路,围着山绕了一圈。还是以前人们一步一步踩出来的那种土路。这要碰上个下雨下雪天,是一步也甭想走下去。老海跟于老三也算是走这条路走得多了,知道哪里好走哪里难走。提前备上了。稍微新一些的鞋子,防止路上踩个石头打滑。虽然他们只隔着一个山头,但是他们两个这条路走了足足两个多小时。
“唉!光说接广发自行车了。”老海叹了口气,坐在旁边的大石头上。
“就这条路,广发去镇上,耽误时间就耽误在这条路上,啥车也不好走。”于老三站住脚回道。
二人差不多休息了一刻钟,就又接着出发了,远远看去,东山村那一排排红砖大瓦房格外显眼。
又过了半个小时,二人站在了东山村那条大路上,望向东山村里那个最阔气的红砖大瓦房,就知道那一定是东山村的田书记家了。于是二人一齐走了过去。
咚咚咚,咚咚咚
老海上前敲了敲这刷着青绿色油漆的厚实榆木门,喊了喊:“田书记在家吗?”
过了一会儿,发现没动静,老海又敲了敲门,同样又喊了一声。
“看来是真没人。”老海心里犯了嘀咕,又对于老三说道:“难道这不是他们村书记的家?”
于老三见状,对着老海招呼了一下,说:“去周围邻居家问问。”
于是于老三就往隔壁那家走去。还没等二人走到隔壁那家门口,隔壁那家却出来了个老妪,对着二人一脸疑惑得说:“你们是来找田书记的?”
“啊,是,大娘,这是田书记家吗?”老海指了指刚才敲的那个大门。
“是,一大早就出去了。”
“那大娘你知道田书记去哪了吗?”
“大概是去了岭南村了。”老妪想了想说道:“他家孩子相中了岭南村的一个闺女,前阵子下了聘礼,定了日子大后天结婚。”
老妪喘了口气,接着又说:“大后天结婚,这不是去岭南那闺女家里取被子盆子那些个嫁妆了。”
老海一下子就明白了,这老田家的孩子,绝对是那天去村里跟于军闹腾的那个叫田盛的孩子。
“大娘,这家的娃娃,是叫田盛不?”于老三急切得问。
“不知道,从这孩子小时候都叫他盛娃,全村就这一家姓田的,是那年他爷爷插队过来的田姓。”老妪不解道。
“好,那我知道了,谢谢大娘!”于老三面无表情道了声谢。
言罢,二人便朝着村外走去,老海一边走一边说:“这可真是来的不巧了。”
于老三不想什么巧不巧的,只想着这事可千万不能让于军再知道,要是这小子来这里一闹,惹得老田家大喜的时候犯了冲,到时候就是天大的人情,估计老田家也不会帮忙。
想着想着,于老三叫住老海:“老海,老田家孩子结婚这事可千万别声张出去,免得传我二哥家那小子耳朵里。”
“我懂,我懂。”老海自然知道于老三心里怎么想的。
“今天是不赶巧了,咱回吧!”于老三又回头看了看那绿门大瓦房。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