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知父莫若子
于军此刻听了吴老伯的委托,懂了其中的意思,便向着山的另一边进发,他知道那个大石头,比于老三吓到广发的那天晚上藏身用的石头都大许多,站在上面,可以远远得望见东山村。
于军看了看太阳。心想:“应该来得及。”
眼看着太阳爬上三竿,山上的树影也越来越向北,于军终于站在了那块大石头上,远远得看着那个村子,心里说不出的滋味。
而田盛这边,接到玲儿也风驰电掣得往回走,一定要在正午时分赶到家门口,而好在再拐个弯就到家了,不早不晚刚刚好。不过他还是不放心,歪头看向旁边的摩托,甩了甩手,示意看下时间,旁边的人看了下手腕,做了一个五十的手势,田盛心里就放心了,还有十分钟,蛮能赶得上。
kuang!一声锣响。
“新娘子到!”现在村口的望风人一边敲锣一边喊道。
就这一声喊,打鼓的也就跟上了,咚咚咚地锤了起来。
等到田盛进了村口,路两边放鞭炮的也点燃了鞭炮。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一个个红纸大鞭炮炸响,闻着这空气中的硫磺味道,这婚礼算是正式开始了。
于军站在大石头上,远远的听见似乎有锣声,他立刻眯着眼看向东山村,虽然没法看得起清具体是什么情形,不过也看见鞭炮燃起的烟雾跟穿着红衣服的俩人儿进了院。
于军看着田盛跟玲儿大婚,心里虽然也有多少的不舒服,不过心里却也没有太过难受,这个时候,从山脚下往山上看,于军就像是一颗树一样,长在石头上的一棵树。话说回来,今天这个日子,焦点都在那田家大院里,谁又能往山上看呢?
就这么站着,直到半下午,于军跳下大石头,高声得朝着东山村的方向喊道:“田盛,新婚快乐!”
此刻于军心里算是完全放下了,没有狠话也没有怨言,只留下对田盛的祝福,他知道,在与田盛的较量中,暂时是自己输了,不过以后一定要找补回来。
说罢,于军便往于家洼村走去,临走前还围着石头转圈,怕他这个吴爷爷说得是真的,想找找有没有人参,转了几圈后,于军一拍脑袋骂道:“我真是个驴脑袋,这连个厚点的土都没有,哪来的人参!”
于是,于军彻底放下心来回到了村里,一路上还捡了一些常见的干草药,给吴老伯带到了家门口。
“我回来了,吴爷爷。”于军放下手里抓着的一把干草药,又说道:“看我顺手捡的药材。”
吴老伯当了一辈子中医,祖祖辈辈传下来,一眼就看出于军手里抓的干草,根本就不是什么药材,只是普通的干草罢了,捋了捋胡子,说道:“好,放门外吧。”
这时候于军突然就想起了什么,赶紧摸了摸口袋,却掏出了一把黏糊糊的鸡蛋壳碎片。
“嗐呀!我给忘了!”于军懊恼道:“本来我给您带得鸡蛋,忘拿出来了!”
吴老伯活了好几十年,治病救人,最看不得的只有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别人受到病痛,这第二件事就是看到粮食被糟蹋。
看见于军手里碎成渣的生鸡蛋,他是真的疼惜,一边说着不应该给他拿东西,又一边抱怨着于军不小心。走近了看了看这鸡蛋渣,还带着些鸡蛋液,于是让于军放在了石碾子里,吴老伯要碾碎了冲水喝。
此刻的于军,感受到了老辈人的勤俭刻苦,除了这事优良传统,还有一方面就是因为都穷怕了。他也受到了启发,突然就说道:“这路一定要修,修好了,大家有钱了,就不用因为几个鸡蛋而内疚!”
吴老伯听见于军的一声喊叫,回头就看见于军跑出去了,心里想着:“二十来岁的小伙子,风风火火。”
此刻于老三坐在家中,看着刚跑过来的于军,问道:“你小子刚回来就闲不住了,怎么突然说一定得修路了?”
于军就把自己把鸡蛋弄碎了然后看到吴老伯心疼的那个样子的事情经过说给了于老三,于老三听过之后笑了起来。
“哈哈哈,你小子的想法跟别人真不一样。”于老三笑着说:“行,你要真这么想,那你明天跟着你老海叔和广发叔去串门儿去吧。”
“好!”于军一听到于老三给予自己的肯定,并且给自己下发了任务,高兴得跳了起来。
等于军走后,于老三心里就皱了起来,这些天他忙活一些事,昨天还病了,村里的事他都没怎么参与,他心想着串门的事儿就交给老海他们几个去做了,而他这几天心思也一直犯愁如果要修路,怎么筹措。明天,他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那就是再去找一遍田亮。对于田亮,老海并没有对于老三说田亮撂下的话。于老三还不知道田亮对待于家洼村的态度。
而此刻的田亮,还沉浸在儿子大婚的喜悦之中,他觉得儿子成家以后,自己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在后面的十几年中,他却成为了于家洼村和东山村联手共同小康的重要奠基者。
于军回到家,就先对着于老二发了话:“爹,修路这个事,你可别忘了昨天晚上你答应的。”
于老二满脸问号,觉得自己这个儿子,肯定有啥大病。
于军看着于老二这个表情,猜到了他的想法,于是接着又说:“爹,我可没啥毛病,修路,啥时候修好路,我啥时候搞对象!”
于老二被于军这句话打了一个激灵,心想着整个老于家传宗接代可就靠于军了,但是说到底,还是对修路没有把握,只能先答应着:“修路我一定支持,但是找对象这个事儿,你也给我抓紧!”
父子俩相识一笑,互相都领会了,都说知子莫若父,有时候,知父的,也莫若子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