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炮灰倒进我怀里后(快穿) > 第88章 有什么用

第88章 有什么用

九、

这日早朝, 顺天知府丁烨参奏山东陵县官员贪冒灾粮,害死本县人命上万。

并且有受人所托,带着百人血书前往京城告状的临县学子为证。

去年夏日, 山东大旱。

数月不见滴水,其中十六个县形成巨大旱灾,粮食颗粒无收。

朝廷当年的秋税还没收上来,国库存银已经送往边关各军准备冬日粮草, 无力再拨款赈灾。

迫不得已之下, 建昭帝及六部议定,让受灾的各县自行开仓放粮, 待今年朝廷秋税上来之后, 再拨款下去补足各县粮仓。

这里说一下, 为什么发生灾情之后,宁可千里迢迢运粮食赈灾,也不开当地的粮仓呢?

主要是古代各县、市建立粮仓的首要目的, 是保障军粮, 其次才是赈灾或者其他。

粮仓关乎军国大事、关乎国本。

因此,若某个地方想要开仓放粮赈灾,首先必需是特大灾害,然后各级官员统计受灾情况, 最后上报朝廷经皇帝和各部商讨同意, 迫不得已情况下, 才会下圣旨开仓放粮。

所以, 电视里也经常看到,那些舍不得百姓受苦而私开粮仓, 最后却被斩首的官员。

不过,去年山东数县的旱情, 朝廷应对地速度很快,也同意当地直接开仓放粮,甚至赈灾银两也已经在秋税收上来之后补了过去,按理应该不会有多大的伤亡。

这顺天知府丁业奏折中的陵县,乃是山东的上等县,大约四千多户人家,也就是约有两万人口。

但是,据丁业所言,去年夏天的大旱中,陵县死亡人数却有近万,也就是死了快一半人。

这何等恐怖,基本可以推断确定,陵县的县令去年压根没有进行赈灾。

所以,粮仓里的粮食呢?

看着那陈情书上的血手印,不仅建昭帝愤怒,朝臣百官也纷纷侧目。

哎,太惨了……

建昭帝对此事震怒至极。

贪墨粮仓,比私开粮仓还要可恶千百倍,此乃国之硕鼠。

而且,去年的旱灾,到今年入夏才报上来,山东高层、甚至京中六部,都必然有人在为其遮掩。

建昭帝当即派顾思远带领御林军亲卫,前往陵县查证。

一来自然是因为他信任顾思远;二来则是因为这首告者顺天知府丁烨,乃是六皇子谢宣的人。

顾思远和谢宣向来不和,必然不会对其有所偏倚,查证所得最真实。

顾思远没有半分耽搁。

接到口谕当时,便轻马简骑,立刻带人策马出城。

“禁军办事,所有行人避让!”

顾思远前方策马飞驰,乌发飘扬,身后的御林军则大声挥手开道。

京中最高的四季阁阁楼上,扫一眼下方飞驰的一行人。

顺天知府丁业蹙起眉头:“殿下,让顾询去查证,不会从中弄出什么意外吧?”

他自然也知道,这位御林军中郎将兼京营提调,跟六殿下最是不合。

说完之后,半天却没得到反应。

丁业犹疑地往旁边看了一眼,却瞧见他家六殿下正拄着下巴,微垂眼皮,全心全意地看着那飞驰御林军队伍的方向,往日再清冷不过的脸孔上,竟带着一丝无法遮掩的温缱轻笑,仿佛是在看最亲热的情人一般。

丁业先是感慨,六殿下到底还是个少年人,少年慕艾、少年多情,再正常不过了。

但一瞬间,忽然发现什么不对。

他立刻伸着脖子往窗下看了看,因为禁军过于嚣张的赶路方式,街道上的人早就避了进去,附近并没有什么漂亮姑娘。

所以,殿下真的在看那帮御林军,可御林军那都是一群大老爷们啊……

而且也没什么长得好看的人。

唯一一个算姿容出色的,还是跟殿下有大过节的顾询。

难道殿下是在看着顾询笑?

咦,丁业只觉不寒而栗,赶紧晃了晃脑袋,自己大概是刚才茶水喝多了,脑子不清醒。

目送着一骑人马全部消失在大道尽头后。

谢宣慢悠悠转过了头,看向坐在旁边的丁业,回答他先前的问题:“不必担心,此次我们证据充足,不是轻易能遮掩过去的,而且凭顾思远的为人,应当也不会在这种大事上公报私仇。”

“哦……”丁业悠悠应了一声。

但却一时精神恍惚起来。

六殿下居然在说顾询的好话?

不会吧,他刚刚的猜测,不会吧……

谢宣眯了眯眼,看向这个神情古怪的家伙:“丁大人,这是怎么了?”

丁业忙正色回道:“无事。”

他突然有种掌握了大秘密的责任感。

山东陵县距离京城一千二百里,但这次顾思远一路之上,除了在驿站换马,顺便吃饭休息了片刻,其余时间全部都在星夜兼程、不眠不休的赶路。

将原本近十天的路程,压缩到了六天。

京中急着去报信的同党,都没有他速度快。

顾思远带人赶到陵县时,正是深夜。

他一剑劈开县衙大门,现任的陵县县令蒋成明,正一身酒味地在床上呼呼大睡。

两日后,顾思远带着调查所得证据,以及县令蒋明成、县丞符炎两人开始返回京都途中,京中报信的同党才刚入陵县城。

听闻御林军已经来过,并且带着人离开,那几名报信者直接卸甲丢衣,一去不回,此事再无力回天了。

顾思远躲过一路巡查,回京之后,将所有证据呈了上去,也将抓来的人交了上去。

此事既由顺天府首告,一番争论之后,建昭帝便下令由顺天府和三法司共同审理。

而那县令蒋明成显然是个软骨头。

进了顺天府大牢,刑还没动起来,就直接招供了。

蒋明成原本是正经科举出身的进士,成为陵县县令之后,本来是动了心思想要做一番大事业的。

然而,却在当地寸步难行。

因为当地县丞、县尉、包括捕头等等都紧紧握成了一条线,对他这个县令阴奉阳违。

之后,又志得意满地告诉了他一个关于陵县的秘密。

陵县在整个山东,甚至全国都颇有声名。

因为它盛产一种郁金美酒,极为美味,前朝的某位帝王还专门为其写诗作文,更让郁金就声名大盛。

到本朝之时,郁金酒也同样成为贡品,一年只产二十桶,全部贡入皇宫内务府,寻常人求而不得。

于是十几年前,本地的某一任县令,还有县丞、乡老们开始动起了心思。

陵县不能坐拥宝山而不珍惜啊,岂不是暴殄天物。

他们开始私下让人酿郁金酒。

刚开始,还只是偷偷送给那些山东本地的上官们,打点下前程。

毕竟,酒水这东西喝下去就没了,什么证据都没有,不像其他的贡品,用了会被人发现,可能会被同僚上告。

而野心一旦开了口子,是不可能有满足的时候,不久后,他们又终于决定,要开始拿郁金酒出来卖。

大梁承平已久,有钱的商贾很多,尤其是江南、山西这块,他们不缺银子,就缺装点身份的东西。

郁金酒作为贡品,当然足够高贵。

于是,一坛酒便能卖千百两银子,比当十年县令得到的俸禄还多。

买酒的商人自然不敢说出去,卖的人有罪,他们这些偷喝贡品的人同样有罪。

而山东的那些上官们,每年都会被卖酒所得的大半银子打点稳妥,他们自然也不会断了这条财路。

县令每三年一换,但县丞、乡老却是本地人,一直在这里。

于是,陵县至今已经换了六位县令,但最后都被迫加入了这趟生意,赚得满满的离开。

又因为这杯酒牵起来的官场关系线,那些从陵县走出去的县令,之后的仕途很多时候都比同僚们畅通不少。

这般官官相护,多年过去,上面竟然对陵县私卖贡酒之事一无所知。

不过,郁金酒之所以比普通酒水更加美味,一是因为本地特产的粮食和水,二就是因为精酿次数比普通酒水更多。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我打造了救世组织 满级大佬穿成废材恶女配[穿书] 穿进冲喜文后我摆烂了 先婚后爱 他又在凶我 经年不识酒沾唇 路易同学无法拒绝 龙傲天对我跪下了[快穿] 和女配的cp爆红娱乐圈[穿书] 穿成小奶狐后师尊总想摸我尾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