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尹大人预售的数量太大,如果全部兑现的话,盐业就又被这些人垄断了。
苏景辰没别的抱负,只想让平民百姓人人都能吃的起盐。
虽说不能让盐变为平价,但不卖高价,还是能办到的。
某某盐商,海盐三千斤。
海盐三千斤没有,提纯过的盐要不要?
要啊,提纯的过的盐价格要贵一些,以前买三千斤的钱,现在只能买一千斤。
什么?不同意?
不同意后面排队去吧,等有海盐的时候一定给你兑现。
苏景辰就是用这种法子,打发了那些从尹大人那里买预售盐的盐商。
“这海盐本就贵,提纯过的盐就更贵了,这盐价岂不是不降反升?”十岁的虞子谦歪着头一脸疑惑的问虞小怜。
虞子谦经过这几年在学堂的淬炼,已经不是几年前那个只知道傻淘的淘小子了。
虞小怜见他一下子就抓住了重点,冲他露出一个赞赏的眼神,然后才侃侃而谈的给众人解惑。
朝廷虽然现在允许盐商贩盐,但对盐价是有要求的,每斤盐的售卖价最高不得超过三百文。
所以,这些盐商虽然如愿兑换了盐票子,但实际利润空间却是缩水严重。
尤其是盐商大多都是把盐运往偏僻无盐的地方售卖,路上的车马费和过城费,再加上人工什么的,也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那盐商要是偷偷卖了高价,我们也不知道呀?”虞子萱天真的插话。
虞小怜摸了摸妹妹的头,温和的道,“他们不敢,要是被官府知道了,那可不是丢了盐商这个差事的事了,弄不好是会掉脑袋的。”
盐和粮一样重要,是民之根本,朝廷是不允许有人在这上面弄权的。
当然,灾年和战乱之年,也有不少商人趁机哄抬物价,粮食和盐一度天价,但法不责众,属于不可控,没办法的事儿。
但眼下是太平年,相信没人敢做出头鸟,去碰这个禁忌。
……
虞小怜带着苏韵彤在豫州一呆就是半年,直到淮南水患成灾的消息传到豫州,虞小怜有些坐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