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民国之钢铁狂潮 > 第805章 解放东北(五)影响

第805章 解放东北(五)影响

破城当日,王樟堂大炮轰塌伪满皇宫的大幅照片登上全国报纸的头条,国内各界欢声雷动,鞭炮齐鸣,庆祝一场伟大胜利的到来,夺回国土一统版图,中华盛世指日可待!

不过陆军的家伙们是死都不会主动请求海军配合的,而且海军部的老头子们也明确的表示:“海军已经确定了决战的行动,决不能随意更改!陆军做好自己的工作就可以了!”

这主意,真他妈的损!

从明治维新开始,日本人疯了一样的往全世界移民和派人。女的出去做妓女赚钱来买军舰,男的明着是留学或做生意,暗地里基本都在充当日本的间谍,搜刮各种情报,偷窃各种科技、工业技术,总的人数有数百万之多!

这时候,陆军将领们第一次开始怀念海军联合舰队强大的时候。

偏偏日本人还不像中国人那么安分守己,到处钻营刺探,很让人头疼。为了保持自由民煮的体面,美国人还不好明目张胆的全都撵回去,现在终于有了完美的借口,嘿嘿,那就光明正大的让他们回去反侵略!跟中国人拼命,死去!

找人是很快的。这些天,他的团队一边继续运作救灾,一边的准备大选的事务。私底下也紧锣密鼓的准备逐步扩大介入战争的幅度,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结束。

为什么会这样?朱可夫心知肚明,一切只因为日本人败的太快,让钢铁同志心里头有点打鼓。没有战胜的绝对把握啊!

但罗斯福却表示高兴:“很好!哈里,你的提议很符合我的意思。”

他的看法可谓一阵见血!

有问题的话,也就是装备上可能有点欠缺,但以日军常设师团的战略战术来看,除了速射武器少点---比如轻重机枪方面不足,栓动步枪和步兵炮其实不弱。重炮日本也不是没有。就是丫太穷用不起罢了,坦克甚至比美国的还要好不少。

朱家军到底有多强的战斗力?史大林通过陕北方面搞得比较清楚。出了两个主力师参与作战以来,那边的武器装备不但鸟枪换炮,战术方面也得到了极大加强,更因为在百万大军轮换中不断的更新角色,又一直坚持在一线不动摇,尤其是当老蒋的精锐们都撤走之后,留下来参与了真正的进攻作战,一下子显露出他们对手的强大内涵!

长春陷落的消息传到美国时。已经是深夜,他不顾疲劳的召集幕僚和官员们连夜讨论应对方案,首先就声明,对日支持的总策略不可能更改。比起说服民众出兵作战流血牺牲,这样的做法是最经济可行的。后退,已经不可能,也绝不能。

陕北方面给出的评语是:“天下强军,无出其右者!”

改成为满洲国复仇?好像关系没好到那份上。为主持国际正义?你丫一个红色政权,全世界都要围攻的货色,都得不到西方主流社会承认,搞哪门子的主持正义!也行不通!

如果强大的海军依然还在,那么中国舰船就过不了黄海。也就不可能登陆大连形成包围威胁……。哪来那么多如果啊!

百忙之中,英法还不忘了严厉的谴责质疑,总之中国人干什么都是错的,除了给他们当狗奴才之外。

当然借口也可以不找,以老毛子一贯的操行,做抢劫的事儿通常都是现干了再说,你说什么、反对什么都当做没听见,爱咋咋地!

一时间,朱可夫进退两难,而史大林同志得知情况后,居然也下令暂时保持克制,继续局部冲突,但不要扩大化!

史大林同志威信再高,整个苏俄也不是铁板一块,大清洗搞得都是个人,激起了全部军人的怒火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再说搞到现在也已经差不多了,再弄下去,整个国家都要出大问题(其实已经出了大问题,他坚决不承认),必须谨慎而行。

空军就不一样,虽然日本海军陆军飞行团的规模不小,但两代飞行员都被打光了,新兵蛋子水平不够不说,关键是他们的飞机制造工厂,本土被炸的够呛,东南亚航线被破交战给封死了,完全依赖于美国进口和苏俄可怜的外购,跟不上消耗。美国单纯卖材料都来不及,最好的办法,就是直接给飞机,大量的飞机!帮着培训飞行员,大量的飞行员!

料敌从宽的道理还是懂的。史大林和朱可夫一起都犹豫,决定不去顶替日本人作攻击中国人的主力军。仍旧在旁边随时准备落井下石渔翁得利,才符合战斗民族一贯的作风嘛!

日本陆军的战斗力多强,美国海军陆战队和陆军其实比不上的。大萧条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素质。现在要征兵,合格的兵员会大大的不足。

如果说之前是靠着人多武器好生生磨死了日军,那么现在却以区区三十万对百万日伪军,以少打多却进取迅速,平原山地各种战场,狂飙突进,攻城略地侵略如火,日军居然完全挡不住!海上登陆攻坚,打得又是经过日俄两国时代经营半个世纪的强大堡垒要塞,依然摧枯拉朽,这说明什么?

所谓恼羞成怒,英法等国给气的火冒三丈。各种代言人狗腿子啥的立即在开放民族言论“自由”的中国各种渠道发表抨击文章,大有批臭朱斌的意思,不过多半被淹没在亿万人的欢呼支持当中。

罗斯福眉头一扬,想了想后慎重的用力点头:“唔!这的确非常重要!”

美国的造船业是一个很令人头疼的大麻烦。大萧条之前的和平年代里,整个美国的造船业陷入停顿,1929年股市崩盘之前,居然只有一艘两千吨的战舰在造,其余的民用船只建造几乎都没有订单,结果就是让中国和苏俄拆回去无数的破产船厂,日本人后来也买了一部分,可以说,中日俄三国如今加起来几百万吨的造船能力,都拜美国所赐。

罗斯福新政之后,造船业慢慢的复苏,托朱斌全球航运计划的福,渐渐的红火了一点,但比起美国总数上千万吨造船能力的潜力,仍旧杯水车薪!

造船业,尤其是军舰制造,几乎牵扯到国家工业的每一个方面,直接带动大幅度就业的,就有钢铁、机器、电子、机械、机床、化工、石油等等,都是中坚力量,金银铜等更不必说。如果美国一年造一百万吨舰船,罗斯福能解决一百万人的就业问题,那他的支持率会增加多少?想想就令人激动啊!

只不过,要说服那些保守的令人头疼的家伙通过这样的协议,把之前租界驱逐舰给英国,扩大到帮着日本造大型战舰,这事儿恐怕不那么容易啊!(未完待续。。)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爱妻悠悠云中来 万年小妖爱上我 春夜困渡 我真的不是你们的陛下 月光盒子 预判之王 成为幼崽后的那些事 人类穿越,轰动全球 钓系美人被邪神拽入梦境后 小聋子受决定摆烂任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