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宽好歹是一直跟进的,脑子没有其他人那么僵化,当即发表自己看法:“大口径炮弹的目标和雷达发射面不下于一架飞机,雷达发现并不困难,只是这弹道预测……实在神奇,非我们所能理解啊!”
没完!第五轮均匀的飞来,又是一发命中!
现在还是如此,闹不清对方到底什么水准,自作聪明的判断主炮不会多么大,充其量跟之前的差不多,结果上来就挨了一顿揍,高柳仪三立马就清醒了,尼玛前边的对手不能以常理来判断好不好!
日本人就没弄明白,以为他的战斗力就那样,于是吃了大亏!
近在咫尺的爆轰震颤让他们心脏好似大锤狠狠敲打一级,十几个人当场吐血瘫软。内衬板崩碎,又打伤了好几个,分量极重的炮弹破片横扫,当然也没放过上方的炮管,其中一块反弹后居然卡进缝隙中,将一根粗壮的炮管塞住了那么一点点。
“大和号”与“武藏号”一起开火,舰桥指挥室中的全息屏幕应声切换出三维图像,六艘敌主力舰的位置和微缩影响十分直观,而那提前划出的弹道虚线,可循着轨迹快速推进的炮弹光点,让包括陈少宽在内的老先生们齐齐瞪眼,什么情况这是?
正常情况下,五十公里的距离上,哪怕是420mm的穿甲弹,最终也未必能打穿300mm以上的装甲,更不要说560mm了,这次也不例外,没有穿透,但却也没有弹飞!
于是“昆仑号”和“天山号”自然冲在最前,可比较诡异的是,“瀛洲号”也大咧咧的继续跟在编队后方往前拱,那两万吨的细长身板,让旗舰上一众老前辈们看的莫名其妙,尤其是远远地发现那家伙整个身上都四平八稳一个炮塔都看不到,就彻底的不清楚真相了!
反观朱斌的“昆仑级”战列舰,长度就有285米,宽度38米,简直比大和还要长一大截!但因为总体钢材和建筑极度简化的缘故,标准排水量也不过5.5万吨,但实际拥有的内容空间和满排承载能力,甚至比他们的7.2万吨,差不了多少!
爆炸造成的震颤终于让舰桥上下的人不得安生,那近在咫尺的威胁太明显,破碎的弹片和炸碎的钢铁横飞乱窜。有些甚至上升到顶部砸的外壁叮当作响!
不要说炮弹了,就算是一艘战舰那么大个头,能在几十公里外准确判定其坐标和航向、航速,从而计算出炮击的角度,都是一种十分困难的事情,即便有了计算机有怎样,那还是需要相当可怕的计算力和复杂到令人眼晕的工作啊!
没错!他就是那么干的!
他真猜对了!日军当前所有的主力舰性能指标,武备情况,所有主武器的性能,弹道轨迹,航行习惯和规避策略,都给搞得一清二楚,针对性的制定出打击策略,哪还有跑啊!
动力方面更是差老鼻子了!更好的稳性,更大的航速,更高的机动性,更大的射速,一系列的领先形成了不可以道里计的优势,说起来,十分欺负人的感脚。
这次的炮弹运气是最好的,居然从侧面狠狠的切近紧挨着舰桥的127mm双联炮塔的顶部!打不烂炮座那是没办法,但对这轻薄如纸的装甲却太轻松了,穿甲弹跟刀切豆腐一样的干脆利索,粉碎了整个炮塔的顶部。两根炮管首先从根部被炸飞,里面的士兵全部撕得粉碎!
“轰!”沉闷的响声混合在一连串十几声的爆炸中十分不显眼,但距离太近,十八公斤装药的破坏力却也掀起令人惊叹的冲击,让“大和号”那坚固的外壳产生轻微的变形,更挤压出吱吱嘎嘎的怪叫,把底舱的人吓了一大跳!
美国佬的北卡级侧舷装甲只有12吋,重点防护下,动力系统和弹药库貌似比较安全,但绝对扛不住如此重磅轰击,即便是炮塔的16吋。也薄弱的可怜,在30公里之内,绝对一炮打个差不多。
这声势之浩大,让其余战舰上的英美将领和各舰的军官们叹为观止,更是心中震撼!果然不愧是世界最大口径的大炮啊。光是发射的声威就如此的骇人听闻,真不知道命中的话。又是怎样的一番情景!如果是朝着自己的战舰来……两国将领齐齐胆寒!光是那炮弹的分量,恐怕一发就能把自家的战舰打个对穿!
此时,不需要他们拼命,但既然锁定目标,哪有轻易放过的道理,于是每隔半分钟,就有一轮炮弹打过来。每一次,都遵循严格的微调策略。死死的盯住“大和号”的前进曲线,保证每一次落下的炮弹,恰好形成的爆炸圈,都能把这艘庞然大物给装进去!
当初建造“泰山级”,他弄出个3.5万吨排水量来糊弄人,可实际上只要知道其尺寸,很容易判断出那家伙起码得有4.5万吨以上的标排才行!再看其舰上结构,简约的一塌糊涂,炮塔却一点都不少,后甲板还空着一大块……说没有鬼谁信啊!
随后,炮弹深深穿入炮塔的内部,爆炸把下层供弹机构连同所有的人员一起炸的稀烂,并将圆形的基座钢铁狠狠撕开,侧面崩飞的碎片把紧挨着的一座三联装机关炮给砸的一塌糊涂!
全无线电屏蔽状态,侦察机无法通报具体坐标,但指向动作却没有问题,而高高的舰桥桅楼顶端,极其简陋的雷达和瞭望手同时发现了“昆仑号”那同样威武的存在,不管多么模糊了,至少终于看到了目标!
第三轮炮弹如期而至,越发精确的打击,保证了又一次的命中。赫然是一发近失弹从左舷水线下以擦边球的姿态狠狠敲打在装甲上,进入角度实在太大,近乎跟装甲平行,于是那1.2吨的穿甲弹头只是把匀称鼓起的装甲砸进去一个澡盆大的凹陷,然后弹飞穿入水中。在贴紧舰底龙骨的地方爆炸!
朱斌说得轻描淡写:“这是我们的反炮雷达探测到的敌舰发射炮弹的踪迹,提前预判他们的命中坐标,随时做出有效规避,并进行反击。”
“轰隆!”
高柳仪三再也绷不住劲了,大声命令战舰立即改变行进策略。不要再搞什么蛇形机动了,分明是对方早已经判定了他们的行进轨迹,所以一连串的炮击都是相应的搞过来!
带有一定聚能破甲结构的战斗部爆发的形成锥形的破坏力,狠狠拍在庞大的炮座上,冲击力之大,让战舰为之轻轻一颤,但炮塔里面的舰员可就受不了了!
舰桥上看下去的观感可就不一样了!高柳仪三大佐又是浑身一颤。嘴角哆嗦着差点叫出“天皇保佑”,失态的怒吼着让损管检查,发现并没有轰垮了主炮塔,一颗心却悬着再也放不下了---到底怎么才是个头啊!
朱斌没法跟他们解释太多技术上的东西,说了也是白说,淡定的道:“技术发展早晚都能到这一步,以后的战争,在肉也可见距离上发生的机会越来越小,基本上看到敌人的时候,胜负就已经决出来了,没什么稀奇。”
一群人齐齐瞪眼,这也就是你觉得没稀奇!连人都看不到就胜负已分,这是什么年代的水平!
“嗡---轰!”成片的460mm炮弹乱纷纷的落下来,最近的一发离着“昆仑山号”也有一公里多,而且全都是偏离坐标很远的,没有形成什么跨越,倒是打出了敌舰最大的射程。
腾空而起的水柱与战舰模糊不清的身影,从四十公里外看来十分的不清晰,但终究有了个对比,让日军终于逮着一点校正的机会,过了一分钟,第二次齐射又打过来,这一次,大炮角度压低少许,落点在38公里左右……打得太近了!
高柳仪三大佐不但不沮丧,且还兴奋的大叫:“支那战舰距离就在39公里左近,校正坐标,一起开火!”(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