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1月,最可怕的寒流袭击列宁格勒和莫斯科战区,零下四十多度的超低温,让人错以为到了北极,呼啸的狂风席卷着颗粒状的碎雪,甚至是冰粒,犹如锋利的刀子,肆虐在北方大地上!
苏德两国超过三百万大军,聚集在波罗的海岸边的列宁格勒市区周围,大约三十公里半径的战场上,疯狂对攻了整整一个秋天外加半个冬天之后,德国人的锐气固然消耗的七七八八,苏俄人的斗志,也被酷烈的现状逼得差点崩溃!
极度的严寒,对双方都是一次严峻的考验,无论是德军北方集群元帅勒布,还是苏军统帅朱可夫,内心之中的压力沉重如山,不但夜不能寐,精神都消耗的比他们前半生都利害!
又是一个阴翳的早晨。难得的,狂风席卷的雪暂停了,仅有四五级的冷风吹过空旷的战场,发出撕心裂肺的呼啸声。被大雪覆盖的包围圈前沿,数不清的德军防寒巢穴纷纷捅开,身穿厚重大衣的大兵们呼出一条条的浓重白气,在漫过大腿的深雪之中艰难的趟开一条去路。但他们的体力,也只能勉强前行几十步,就累得抬不起腿来。
“真是糟糕的天气啊!早知道的话,我们宁可等到今年春天积雪融化的时候,再发动总攻击!”
德军第41摩托化军统帅曼施坦因,从厚厚的工事下方,沿着积雪中挖出来的通道来到地面,透过刚刚被净化的空气,遥望视野尽头那片起伏不定、布满弹坑的城郊防线,叹了口气。
他的旁边,一名中**人平静的回应:“那样。或许就不是你们进攻苏俄,而是被他们突袭了!并且,乌克兰糟糕的松软湿润土质,无论春季还是秋季,都是一片沼泽泥潭,你们的装甲部队是无法发动闪电打击的!结果。可能会更糟!”
“谁知道呢?”曼施坦因显然并不打算在这上面过多费嘴,虽然他并不觉得,俄国人有那种胆子突袭强大的德国,不过谁让眼前这位罗镇东上校是中国来的观察员呢,虽然比起自己的军阶来,这个暂时只率领一个加强装甲团的家伙实在差距太大。曼施坦因却从侧面了解到,其实,他比一个装甲师的师长更有前途,水平更高!
罗镇东。可是出身于朱斌最嫡系的力量,因为中国没有准将军衔,暂时只是挂着上校而已,否则的话,确定是一名实打实的少将无疑,并且率领的,必将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装甲力量,足以引起他的重视。
其实曼施坦因更希望来的是那支最强大而神秘的。以一己之力就战胜日本、苏俄、美国等列强装甲力量的统帅王樟堂。不过那家伙现在据说是负责整个北美战区进攻力量的总指挥,确定是不可能出来搞军事交流的。不能跟他深入切磋。实在有些遗憾!
希特勒不是没想过获得中国的超级炸弹,不用说,被毫不客气的拒绝了。想想也可以理解啊,那玩意太危险了,一颗下去,一个小镇没了,万一德国人学会破解升级改造,哪一点跟中国开战。丢到自家脑袋上,自作自受么!
罗镇东笑道:“艺术家的作品通常充满了个人特性,而缺乏与他人的兼容互通,更有效率相对低下的毛病。就我看来,如果他们肯放低一些精雕细刻,放松一点对复杂极致的追求,德国的军工生产效率至少能提高一倍。那意味着战场上将不必担心缺乏武器弹药物资。您知道,德国人口毕竟是太少了,可动员的力量有限,而你们的女性却很少进入工厂。”
罗镇东淡淡一笑:“充分的战场侦察和战前准备,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办法!我们的武器装备设计人员。都必须深入各种最恶劣环境采集数据,并根据一线士兵和指挥官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最终做出针对性的设计制造。还要进行许多次的实兵演练。当初为了进攻苏俄远东军,我们做了整整三年的准备。总之,我们的装备与训练,都围绕着打赢战争来进行。而德国的科技虽然先进,工人素质更高,但里面太多的艺术家。”
不过他得承认,罗镇东没有说错。已经参与到大战中的各国,无论苏俄还是美国,都是全体动员,特别是女性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这等于是将总体力量提升了至少一半甚至一倍。如果德国也能以女工代替男人投入生产作业,至少还能解放出几百万的优秀兵员。
这的确是一种异常先进和前卫的作战思想,曼施坦因深受启发,但想要在德国施行,门都没有。固然德国国防军的历史悠久,素质上乘,但历史传统同时也是僵化刻板的代名词,德军空有一堆先进的武器,优秀的士兵,却无法捏合成一个强有力的拳头,应对瞬息万变的战争模式,实在可惜啊!
希特勒希望能够亲自到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这三座城市视察,接受市民的欢呼,意味着轰炸要有限度。德军长途跋涉而来,对困难估计不足,作为摩托化军的他,本来担任的就是快速突破一刀斩首的闪电战主力,却被缠斗在此打成了持久战,分明作战不利!
这时候,前方开始传来隆隆的爆炸声。被围困的苏军,又开始发动反击了。不过烈度显然比起去年低了太多,皑皑白雪覆盖下的战场上,从远处根本看不清敌人在哪里,这不过是一次试探而已。
但德国却跟中国一样,是非常重视家庭的传统文化贯穿社会,女人照顾家庭带孩子是理所当然的。
别看希特勒叫唤着“我军的目的在于包围这个城市,用炮击和连续不断的空中轰炸,把它夷为平地。把这个城市接管过来的任何要求,将不预考虑,因为全市居民的生存和供应他们食物的问题,不能由我们也不应该由我们解决。在一场争取生存的战争中,我们对这样一个大城市的人口连一部分也不想保留。”
反观中国方面,虽然崛起时间极短,但战果之辉煌,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否认的。曼施坦因和古德里安等人都曾经亲自去做过军事观察,交流,知道朱家军从一开始推行的,就是一种所谓的“立体作战”模式,海陆空三军,被统一在一个战斗部署框架内。像他这样的高级指挥官,麾下必然有自己可以调动的空军或海军,或其他的什么战略力量,包括秘密的导弹部队。投入战斗时,一切以接敌的实时状况灵活应对。
而对波罗的海的攻击,显然投入力量不够,这导致了苏海军一直为列宁格勒提供强大的支持,反衬出德国海军的短板,以及海陆空三军的协同极其的差!
曼施坦因倒吸一口凉气,真够狠的!这么搞完了,岂不是只剩下一地的瓦砾!想想历史古城列宁格勒变成一片不超过两层楼高的废墟。那场面简直是世界末日啊!
曼施坦因没觉得罗镇东有什么隐瞒,人家说的也是实情。德国可以参考着做,但想要实现,不太容易。
列宁格勒被包围,这座苏俄第一大工业城市、第二大交通枢纽,地理位置太险要,朱可夫来了之后调动各种资源,达到配比最优化,形成的梯次防御阵列效果明显,不但稳住了军心,更是凭着冰冻的拉多加湾湖面通道,顶过了最困难的时候。
罗镇东微微眯眼,以他的好眼神,大约可以看清楚,极远处的地平线上,漫漫大雪之中,有大量的黑影在晃动。必然是苏俄的坦克,也只有老毛子制造的机械装备,抗冻能力好的出奇,并有充足的经验应对严寒的破坏,保证武器的性能受影响小。因此,先动弹起来的,必然是他们。
当然他们这种想法就没辙了。战争本来就是一种尽情释放破坏欲的行为,为了吓到敌人,任何过分的破坏都是正常的。很显然,德国人贯彻克劳塞维茨的理论不够彻底啊!
轻轻吸入两口冷冽的空气,把憋屈了半晚上的浑浊替换出来,感觉到困倦疲惫的身躯好似焕发了力量,曼施坦因换个话题,问道:“罗上校,我很好奇。你们是怎么解决严寒与潮湿泥泞作战环境麻烦的呢?据我所知,你们的部队,可是号称可以全天候、全地形作战的!”
现代战争,打得是总体战,三军割裂,各自为战,还闹出戈林掌管一切飞行器的破事儿,把他们精确的战略部署活活的弄出无数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