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1章 因缘际会
却说这郭芙生得倾城绝世之貌,却又意外的娇蛮任性。
九州动乱难平,元朝和大宋、大辽、西夏等诸国各有制衡。
多年以前,金轮法王便率领密宗高手前往襄阳城,妄图查看中原武林的虚实。
不想那个时候,陈玄初入江湖,意外将金轮法王打退。
再加上郭靖和铁木真、拖雷等老一辈大元高层还有旧情谊, 因此襄阳城得以残存至今。
不过随着赵敏被陷害,青龙会与耶律观音奴的镇南院暗中撺掇,元朝百万兵马再次兵锋直指中原九州。
这一次,襄阳城却实实在在的危如累卵了。
当年黄蓉因为陈玄突然出现在她的闺房,意外被郭靖撞见,闹出了一场大误会。
而后二人阴差阳错之下, 一起前往了光明顶, 最终在昆仑山腹之中窥见了轩辕洞天。
不过在那之后,黄蓉便离开了陈玄身边, 独自回到了襄阳城。
她拿着那轩辕皇帝的御女心经拓本,本想给郭靖一个惊喜,不想却被郭靖冷眼讥讽。
说是受了不少冷言冷语,但二人毕竟是感情深厚。
再加上罪魁祸首陈玄没有再出现,二人慢慢的也就冰释前嫌。
不觉十月过去,黄蓉生下一女,取名郭芙。
她怀孕时还在和郭靖闹脾气,为了避免江湖纷争,也为了避免陈玄再来找她,她特意带着女儿回到桃岛。
这小郭芙不到一岁便已顽皮不堪,再加上黄蓉的宠溺,自然是更加顽劣。
郭芙五岁那年,黄蓉便开始传授她武艺。
这一来, 桃岛上的虫鸟走兽可就遭了殃,不是羽毛被拔了个干净, 就是尾巴给剪去了一截。
昔时清清静静的隐士养性之所,竟成了鸡飞狗走的顽童玩闹之地。
她们娘俩儿在桃岛归隐, 却是苦了黄药师。
黄药师性情怪僻, 不喜热闹,与娘俩儿同处数月,不觉厌烦起来,留下一封书信,说要另寻清静之地住下,迳直飘然离去。
黄蓉知道父亲脾气,虽然不舍,却也无法可想。
刚开始还以为一两个月之内,黄药师一定会有消息带来,哪知一别经年,音讯杳然。
黄蓉思念父亲,再加上郭靖几次三番的求她原谅。
她也不忍郭芙没有父亲的疼爱,便带着郭芙离开了桃岛,回到了襄阳城。
不久又诞下了二女儿郭襄。
诞下二女儿之后,因为郭芙的顽劣淘气,黄蓉无暇看护,便只得委托郭靖看管。
郭靖忙于家国大事,自然也无心带这孩子。
索性江南七怪之首的柯镇恶前来探望,便将这个惹事包丢给了老瞎子。
不想柯镇恶带着郭芙来嘉兴南湖过个中秋,转眼这丫头却被陈玄给掳走了。
南湖游船之上。
郭芙拽了拽仪琳的衣袖, “仪琳姐姐,你带我出去玩,好不好?”
“好芙儿,我若是能出得去,自然是带你走了。”仪琳无奈的叹了口气。
郭芙不解道,“这儿的门不是开着的吗?有什么不能出去的?”
仪琳苦笑摇头,却没有细说。
陈玄早就和她约法三章,明面上说的是他留她在身边一年,绝不会冒犯她分毫。
但若是仪琳走出了这个门,想要逃走,那陈玄就会收拾她。
仪琳哪知道陈玄是在打什么算盘,只是实在是武功不及他,便只能每天诵经念佛,想着尽快把日子熬过去。
心里只盼着陈玄会信守承诺。
没想到在这里待了没几天,陈玄便领着这么个小丫头过来,说是给她搭伴儿。
没想到这丫头还真是浑得可以,每天不是拍桌子就是扔东西,撒泼打滚的要仪琳带着她逃出去。
仪琳实在是没招了,只觉得是不是陈玄故意使的绊子。
不过话又说回来,郭芙现在说这门是开着的,到底是让仪琳心里有些小情绪。
她在这游船上已经待了好些天了,也不知道恒山派的师姐妹有没有找自己。
若是像之前在衡阳城那般,闹得满城风雨就不好了。
再者说,她这次去五霸岗就为了去打听令狐冲的消息,也不知道他伤得重不重。
这么想着想着,仪琳还真有点被郭芙说动了。
这丫头就像是个小恶魔似的,一个劲儿的在耳边催着她走。
仪琳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妥协道。
“好了好了,你别闹了。要走可以,你先去船上看看那姓陈的在干什么。”
郭芙道,“我早就去看过了,他今晚出去了,压根就没在这船上。”
仪琳愣了一下,“出去了?”
郭芙道,“是啊,这船上现在除了我们就只有四个姑娘,一个是那紫衣姑娘,个子小小的,和那个苗疆女子在一起。”
仪琳点了点头,说道,“这应该是那曲非烟和五仙教的蓝凤凰。”
郭芙只是远远的看了一眼,不太认人,不知道具体名字,只道。
“还有两个女的,身着一袭浅灰色衣裳,瞧着是一对母女。”
“那应该是华山派的宁中则前辈和岳灵珊师妹。”
仪琳说到这里,脸上不自觉的一红,她都替陈玄感觉丢脸,也不知道他这人怎就这般荒唐。
不过话又说回来,听郭芙这么一说,仪琳大概猜出了陈玄应该是和那个叫做盈盈的女子下船去了。
最近临近中秋,想必二人是去游湖去了。
仪琳想到这里,心中泛起一丝不忿,干脆拉着郭芙的手道。
“好芙儿,我们这就下船去。”
“好啊好啊。”郭芙倒是高兴得不得了。
她只以为自己成功逃出了虎穴,却不想她和仪琳悄悄下了船,二人都是初来乍到也不认路,只敢绕开人群,往偏僻小巷走。
这么七拐八绕之间,却是不知不觉绕到了一处远郊的旧窑场。
这是座烧酒坛子的陶窑,虽然废弃了,但也极大。
仪琳和郭芙走到这里,正打算歇歇脚,突然发现那窑场之中还有几个少年少女正在地上玩捡石子。
二人正觉奇怪,突然见着几个人互相搀扶着走了进来。
领头的那人是一个中年妇人,手持一柄染血的长剑,脚步匆匆,神情紧张。
另有两人是一对夫妇,都受了伤,互相搀扶着跟了过来。
人群最后则是一个瞎了眼的跛足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