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半年时间不到,彼得·伯纳德的态度直接从当初的“不屑一顾”转变成了今天的“恼羞成怒”,眼看着新微半导体的光刻机研发进度大大超出了他的预期,也是有点坐不住了。
闻言,方鸿关掉网页顿时道:“差点忘了这个事儿,好啊,干得不错。”
这时,虞秋不由得说道:“这个项目怎么说呢,投入了数百亿的资金,要是探测不到引力波,估计后面会惹来不少的批判声。”
探测到引力波了又能怎么样呢?
表面上看确实就那样,引力波什么的也不能直接转为科研成果且获得变现,更多的是荣誉和成就。
当时他可不是这样的,曾在媒体上公开嚣张的称对东方大国的企业研究光刻机不屑一顾,甚至还扬言称,就算给你们完整的设计图纸,你们造不出光刻机来。
常言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在科研领域,第一和第二就是天差地别,你是第一个发现的,所有的荣誉和成果都是你的,后面的则是叫验证,没你什么事儿了。
方鸿带着一丝满意的笑容,自顾自的点头说道:“好,多年来的投入布局,现在都开始逐步开结果了。”
方鸿不屑一顾道:“他们懂个铲铲,我是相信爱因斯坦百年前的预言的,说不定几个月后咱们就能探测到引力波。”
当然有!
一个“天空之镜”项目的成立,这背后是现代工业技术的进步,这个项目背后催生了好几个新的产业,参与的企业多达两百多家,直接或间接养活了二三十万人,带来了几万个全新的高端就业岗位,以及最为重要的技术进步,科研实力的积累,让更多的新生代向往并一头扎入基础科研的事业中来。
不只是相信爱因斯坦,更重要的是方鸿对前十记忆清楚着,2015年正是ligo发现引力波的时间节点,之所以给宁兴庆团队下了三年期这么苛刻的要求,就是要赶在ligo之前发现引力波。
如果天空之镜项目率先探测到引力波,那么这份科研成果就落地在国内,荣誉也在国内的学者,进一步就是在新城大学和宁兴庆团队手里。
“成功泊入预定轨道完成组网,天空之镜项目的最后一部分也由此正式成功送入太空轨道,蓝箭五号也成功回收其助推器和二级推进器,首次商业发射大获成功。”
这还只是无形的好处,实实在在的好处就没有了吗?
因为这里有就业了,而且收入待遇也不低。
……
一个项目就能带来如此庞大的就业,加上有着体面的收入,解决了这部分年轻人的后顾之忧,他们才敢入这一行。
不说间接带动效应了,就是“天空之镜”今后投入使用的日常运营,那也是需要招募很多人才到位的,而且这个项目预计运行寿命是20年以上,代表了长期稳定。
末了,方鸿惬意的自顾自说道:“ligo到现在都还没有升级好,就算天空之境这边给的压力,他们加快进度也得小半年去了,那会儿我们的天空之镜已经运行三四个月,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这项成就肯定是咱们的,我倒是要看看到时候诺奖评委机构要不要把荣誉颁发给宁兴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