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谨之所以如此相信自己,大有可能是因为昨夜自己救了他的缘故,再加上自己说话之间,言语诚恳,所说的事情也是有理有据,完全找不出编造的迹象,这才使得他也已坦诚相待。
刘寄北当然知道这只是在内心里和自己开的一个玩笑,事实上于谨凭着数十年的人生阅历,绝不可能只冲着一个人的面相便掏出心里话的,若真如此,那他恐怕早就尸骨无存了。
刘寄北之所以夜里求见于谨,实是有着自己的想法。他一方面想要求证一下关于《金书铁券》的事情,看一看于谨手里到底有没有这个令宇文护大为揪心的法宝;另一方面他也想听一听于谨对眼下凤栖原事情的看法,如果于谨透露出对宇文护大为不满的话,他便乘机游说于谨站在杨忠等人一边,大家一起来拮抗宇文护,进而解除即将发生在凤栖原上的危机。
好半天于谨才长叹一声,说道:“倒叫刘壮士见笑了,刚才进来的是老夫的小女儿。由于她母亲死得早,自小就野惯了,说起话来没轻没重,一见到她老夫就头疼。”
于谨“哦”了一声,只听刘寄北继续说道:“那人名叫康居南,也是宇文护的心腹,看装扮该是个月氏人。”
于谨少有的现出如同老狐狸一般的笑容,回望着刘寄北说道:“老夫一生戎马数十年,阅人无数,见过的大jian大恶如同过江之鲫,不敢说目光如炬,但也是眼里揉不得沙子,若是看一个人,连一点心得都没有,那可真是白活了。”
刘玄石再又呆了一会儿之后,便起身告辞了,于氏兄弟起身相送。屋内只剩下于谨和刘寄北,前者看看后者,本想说话,忽听房门一响,风也似的走进一人。
于翼忽然插嘴道:“家父隔三差五便要到刘坊主那里盘桓一番,初时还以为家父是留恋刘坊主的佳酿,后来才知家父并非贪图口腹之yu,而是冲着刘坊主的为人才去的。”
刘寄北点了点头,说道:“在下知道自己名不见经传,说起话来人轻言微,不过,太傅乃是非常人,定然不会因为这点而混淆了视听。”
于谨交代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一口吹熄了书案上的火烛,站起身子,伸了个懒腰,朝着刘寄北肃然道:“老夫和你说了这么多事情,希望你心中有数,也让杨忠等人明白老夫的心思,不过关于《金书铁券》的事情,以及老夫这一次外出所办的事情,还请你暂且藏在心里,不到万不得已,莫要声张出去。”
于谨眼里神光湛湛,凝视着刘寄北问道:“刚才在庭院里,老夫见刘壮士似乎与其中两名贼首认识,不知老夫猜错与否?”
于谨眉头一锁,看了看刘寄北,沉声说道:“莫要胡闹,该干甚干甚去,没看到这里有客人吗?”
少女看也不看刘寄北一眼,连着冷哼了几声,一跺莲足,转身便出去了,留下了满脸怒气的于谨和一头雾水的刘寄北,默然相坐。
刘玄石听罢连连摇头,嘴中不住的谦逊,看得其他人相顾莞尔。
刘寄北点了点头,叹道:“实不相瞒,那俩个贼人在下确实认识,其中一个是独孤楷,另一人则姓马,据听说是西王母宫的人。”
刘玄石一改笑容,诚惶诚恐的说道:“小人只是一个酿酒的匠人,哪里会有于太傅看得上眼的长处,军司马之言实让小人惭愧万分。”
于寔在一旁笑道:“家父曾说刘坊主深藏不露,没想到今ri竟被说中。”?
他虽是没有明说为何相信刘寄北,但是刘寄北还是明白了他的话中之意,禁不住心里暗暗的揶揄自己道:难道我看起来真就是那么老实,竟然让许多萍水相逢的人也甘心信任?
于谨“嚯”的站起身来,在房内来回踱了几步,最后,站在书房的窗子前,冷冷的说道:“看来宇文护亡我之心甚笃啊!”
刘寄北来求见于谨,初时心里一点底都没有,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念头,心想着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说一说眼下凤栖原的事情,在谈话期间,通过察看于谨脸se,然后见机行事。能够达到目的自然最好,否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自己也是孑然一身,本就无牵无挂,即使是于谨和自己翻脸,大不了一走了之而已,也不会对其他人造成什么损失。然而世事难料,自己无意间竟然碰上了刚才那一码事情,yin差阳错的成了于谨的救命恩人,这不禁让他信心陡然大增,说起话来便不在闪躲,径直道明了来意。
他来到书架之下站定,从摆得满满的书籍堆里,抽出一本《毛诗》,用嘴吹去上面的灰尘,然后小心翼翼的打开,却见其中一面的书页内挖有凹槽,凹槽内则藏着一个巴掌大小的扁铁盒。
他取出铁盒,将《毛诗》放到一边,又从怀里掏出一把小钥匙,打开铁盒上的一个质地极为jing巧的锁头,翻开盖子,由里面拿出一条黄绢,轻声嘀咕道:“什么《金书铁券》,只是藏在铁盒里的一条帛书而已。”
随后,他放下铁盒,摊开黄娟,一边看着,一边低声叹道:“看来该是用到你的时候了。”
刘寄北出了书房,在于府仆人的陪同下,还没走出多远便被旁边冲来的一个人拦住,他定神一看,却是于谨的小女儿。
见到她一脸的怒气,陪着刘寄北的那名于府的仆人赶紧溜走了,只留下一脸诧异的刘寄北沐浴在一团子香气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