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子赟是没想到军事合作会成为军事联盟,而且还不是他推动的,延安更诧异老蒋这一手会让蒙疆做出这么强烈的动作,当石瑛向毛公提出张垣希望和延安形成军事同盟时,他都有些愣了。
张垣提出的军事同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一旦签署,就意味着任何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都无条件支援,对延安的好处是能够从容应对重庆的军事威胁,坏处是蒙疆和苏联的关系。
政治局紧张的讨论一天,未果,所有人都知道,拒绝和签署都有可能代价昂贵,最终还是朱老总提出可在无条件支援前加一个限定条件,那就是任何一方发生的战争,必须是正义的。
这个秘密军事联盟协定签署了,而蒙疆在签署协定后,就立刻给出回报,大量库存和翻新的三一式步枪源源不断经鄂尔多斯的铁路运送到延安,弹药生产线和大批原料一车一车的运过去,蒙疆南部军区也接管了河北、山东、山西现有延安军队的物资补给,淘汰下来的装甲装备足以让延安组建三个装甲师,延安不得不派出大量人手,前往张北受训。
签署同盟让杨杰、傅作义、陈振林等人松了口气,说实话,大量裁撤军队,几人还是担心万一内战,兵力短期不足的问题,联合延安,拥有百万大军,哪怕重庆不裁撤一兵一卒,几人也不会发憷。
而让赵子赟没想到的是,这几位核心将领推动的军事联盟,不仅仅是应对未来重庆威胁那么简单,而是想武力解决重庆,几人都认为,今后重庆要动手,一定会先那延安开刀,蒙疆只有签署同盟协定,才能全力迎战,才能有一个借口,一举打垮重庆,到时候什么政治谈判,一概省了。
要说动手,重庆也需要一定的借口,军事协定让老蒋及其幕僚欣喜看到延安和张垣都在削减军队,只是自己动作太慢,压力巨大,如今在蒙疆,很多人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这转眼秋收都结束了,空气中已有丝丝寒意。
而重庆那边,当真度日如年,白崇禧几乎什么借口都找过了,面对杨杰和左权的质疑,他不得不四处躲藏,躲一天是一天。
老蒋也知道老白那里压力巨大,而且现在各地都是质疑国府的声音,必须转移注意力,还都的事情也是拖得让人无法相信,在听取了吴稚晖等人的建议后,老蒋决定反客为主,他终于对外宣布,十月十日,正式还都南京,同时,他向延安和张垣都发出邀请,准备在十月三十日,在南京正式进行三方会谈,讨论国事。
消息一出,果然注意力全部被转移了,现在谁还关心裁军一事,都眼巴巴的看着这即将到来的大会商。
在南京,俞鸿钧也没闲着,收集着各种消息,让他警觉的是,原国民政府大门上的这四个字,居然改成了总统府,总统制没啥问题,问题是这个时间点,这表明了老蒋一个态度,一个他说了算的态度。
众人无一例外同意,只是俞鸿钧有些担忧道:“公开大选,恐怕南京不会接受。”
英美和苏联战争结束后关系变得微妙,并且已经在欧洲事情上有所对立的情况,张垣知道,延安也知道,不过俞鸿钧更知道蒙疆根本不想站队,管你英美和苏联如何折腾,中国也是泱泱大国,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路。
大的方向在战争结束前就基本定了,这次商讨,重点是南京、延安会怎么做,如何应对的问题。
“……组建联合政府是我们的既定目标…..”赵子赟做了一开始的陈述,随后,讨论热烈进行。
“以我对南京的了解,他们能接受的联合政府,一定是他们掌握大权,抛出些不重要的东西给我们,而且,会极力削弱我们的实力和影响力。”老于现在对联合政府并不特别看好,从政多年,他太了解老蒋了。
要说蒙疆这些人的想法有些理想化了,明知有可能失败,南京怎么会同意呢?延安方面的想法就比较切合实际,分省治之,在中央占据一定的席位,同时支持蒙疆的主张,当然,延安认为老蒋可以是领导人,还可以有一定的独裁权利,只是毛公等人不知道的是,蒙疆的主张已经属于夺权。
张垣和延安立刻给予了回应,孙夫人和毛公都表示将亲自带队,前往南京谈判,国人沸腾了,一个眼见的和平即将到来。
虽说是战争结束前提出的既定目标,不过此一时彼一时,赵子赟遭遇刺杀,以及国府在一些方面的表现,都让很多人思想转变,尤其是不退让,大不了自治或者独立的声音渐渐成为主流。
石瑛点头,这不就是以前林森的位置嘛!
“我同意孙夫人的设想,我们就以这个为原则,和重庆谈判。”陈淑珍立刻表态,在座人都会心笑了,他们知道,若是这个方案,张垣胜算极大。
“委员长也老了,干不了多少年的。”吴稚晖的感叹包含了多种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