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三更,别漏了)
————
“罗仙家的本领本王可是亲眼目睹,毋庸置疑。”朱太子终于露出一丝不悦,强硬的说道。
“本王觉得,贾仙家的话也有道理。”康王斟酌着说道:“既然要结伴同行,彼此之间需得相互信任,罗仙家露两手也好,这样一来几位仙家心里也不会有芥蒂。”
罗川想起了当年下阴川时,途中遇上的几名仙家也因为察觉不出他的仙灵之气,而对他十分轻视。在九龙君的记忆中,但凡久居仙家福地,都会沾染上几分仙灵之气。他好歹也在空虚山界呆了一年半多,至今未沾染仙灵之气,十有**还是和《九死一生功》有关。
“不用结伴。”罗川淡淡说道:“我习惯独行。”
朱太子只当罗川生气,赶忙赔礼道:“罗仙家千万别介意,我这王弟姓情耿直,说话不喜欢绕弯。洪山沼泽并不好走,地形复杂,弯曲回绕,如果没有熟悉的人领路,连第一层都很难进去。更何况沼泽第三层的凶兽异常凶猛,若不结伴,恐怕很危险。”
耿直?怕是没把你放在眼里吧。
罗川同情的看了眼朱太子,没有说出口。
“王兄阿王兄,你让王弟说你什么好呢。父王在时,常说你仁厚,依我看是迂腐。”康王语气一变:“这些年你找了多少所谓的‘仙家’,结果都是来混吃混喝,空虚山界的仙家也来了不少,还不是无济于事。”
罗川没有继续想下去,他和朱太子并无私交,之所以要去洪山沼泽,只为了能够早曰踏上大夏朝的土地。若能解开巨罩之谜,便可借着琉都的传送法阵前往大夏,如若不能,还得另外想办法。
罗川转头看去,只见十步外一座吊脚楼上,胖乎乎的掌柜热情的招着手。
罗川心头一动,离开世俗不过才一年半,他却仿佛已经离开了很久。久违的感觉涌上心头,罗川转身向吊脚楼走去。
他和贾道人原本相距十步,仅仅一步,罗川便已出现在贾道人近前,原地仍留有一道残影。贺、章二修士神色陡变,他们第一眼的感觉罗川是避开贾道人朝向院门走去,可当第二眼看去,罗川却又像是直奔贾道人。
两种不同的感觉映入心湖,彼此冲突,二人的道心境摇摇欲坠,有种想要吐血的感觉。
“小哥也是去探秘的吗?先上来喝壶茶歇歇脚吧。”
一路上走过两座府城,一片小平原,所见所闻,和罗川原先想象中的并不一样。
百姓们依旧安居乐业,府城里的景象虽不繁华,但也是有条不紊,总体来说并没有受到太多影响。百姓提起朱太子,八成都是赞不绝口。
罗川上了二楼,寻了一张靠窗的桌子坐下。二楼厅堂很大,客人也比一楼多出许多,三十多武修分几拨而坐。从罗川这个角度向北望去,一马平川,罗川隐隐看到一百多里外那座临江而建的巨大城池。城池之上,果然笼罩着一只巨大的半圆形水罩,仿佛一只倒扣的海碗。百里地已是罗川目力的极限,都城里的情况罗川自然是看不到。
和一旁城府颇深的康王相比,朱太子的确显得宅心仁厚。可在九龙君的记忆中,出身王族者,最忌讳的就是心慈手软,这样的人往往没有好下场。别说王族了,就是在罗家,也是一样弱肉强食,心狠手辣者当道。
闭上双眼,罗川意念集中于天门秘境之下。
说着,朱太子朝向罗川深深一拜,眼中微微泛红:“小王无能,这些年来,几乎用尽一切能想到的方法,散尽家财,却还是没能救出父王和国都里的百姓。我父王和母后年事已高,小王不能侍奉于膝下,曰夜担心,常常无法入眠。一切就都拜托罗仙家了。”
吊脚楼临湖而建,和周围的客栈茶楼相比,规模较大,一楼的客人却不多。大多数武修喝完茶歇完脚,便匆匆离去,很少有久留的。
罗川施展风法遁术,闲庭信步的来到洪山沼泽地界时,已是午后。
康王同样一脸难以置信,和朱太子不同,他算是半个修行中人,罗川那一步展露出的高深莫测,仿佛一座巨山突然压在他心头,令他差点吐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