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7章 赵献侯编钟
编钟的发声原理大体是,编钟的钟体小,音调就高,音量也小。钟体大,音调就低,音量也大,所以铸造时的尺寸和形状对编钟有重要的影响。编钟由若干个大小不同的钟有次序地悬挂在木架上编成一组或几组,每个钟敲击的音高各不相同。由于年代不同,编钟的形状也不尽相同,但钟身都绘有精美的图案。
总的来说,后来的编钟不管在形制上还是精美程度上都要远远优于商周时期。
考古工作人员在这个大墓中发掘出的第一件编钟体积不大,高四十厘米上下,呈现圆扁形状,有很多凸起的钮,顶部有一个贯穿孔,用来悬挂时穿绳子的。
编钟表面铸造着错金银兽纹,似乎带了点少数民族的特点,可能和赵国所出的地理位置有关,受到了少数民族文化的一点影响。
“李教授,朱教授,这编钟上也有铭文,有十多个呢,不过这些铭文的字体似乎有点奇怪。”
一个工作人员不解的说道。
李墨看了看笑道:“战国时候的文字可以分为‘六国文字’和‘秦国文字’两大系统。六国文字指的是韩、赵、魏、齐、楚和燕六国,还有部分的中山国、越国和滕国等小国的文字,与金文相比,最明显的特点是笔画的随意简化,形体结构极为混乱。而秦国文字接近正统的西周和春秋金文,比较严谨统一,后世称为‘籀文’或‘大篆’。
由于各国和不同地区在文字书写方面的各行其是,造成了战国文字形体上的极大混乱,同一个字的写法大不相同。”
朱昌平接着李墨的话头继续说道:“篆体分大篆和小篆,秦始皇统一六国前的文字书体广义的来讲都是大篆体。统一六国后通用的文字体叫秦篆,也就是后来说的小篆体。这个区分的时间段不是太严谨,所以大家大概了解下就可以。”
李墨一边阅读着翻译过来的铭文,一边说道:“曾乙候编钟一共出土了八组,总计六十五件编钟。看现在发掘的趋势,土层下面应该还有一些编钟,如果数量能超过曾乙候编钟的话,那可算是创造了一项新的考古记录。”
几个人一起动手,很快一个身高一米五左右的铜人正面出现在众人眼前。从头上的发髻,到面容,到身上的服饰无不说明这是一个女铜人。
朱昌平拿来几瓶矿泉水,一人分一瓶。
“赵献侯大墓分割成六大模块进行发掘,这才第一个区域就发掘出了重器,我估计这大墓中出世的青铜器数量会远远超过中山王陵大墓。”
在场最年轻的就是李墨,其他专家都小的估计都六十出头了。苦力活自然是他来做,但他一上手就感觉铜人有点不对劲。
赵教授心情非常不错,很爽快的答应了。
李墨又清理出一件青铜器,但不是常见的兵器和乐器,而是一个青铜脚。
她躺在土层中,双手举起,左右双手各自拿着一个看起来像锤子的青铜棍棒。
“不管怎么说,中山王陵出土的中山篆的确惊艳到了世人,我从小就学习中山篆书法。”
李墨掏出手机拨通了清大古文字专家赵教授的号码,响了七八声后接通。
因为考古工作者人多,在下午三点多的时候就已经发掘出了七组编钟,还有部分的挂钩,横梁。
“大发现,真的是最新的考古大发现。来来,将这个铜人乐师扶起来。”
“赵教授这些年一直在潜心研究龙山新石器文化遗址的史前文字,让他过来帮忙看下是不是有点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