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的发展果如此,经过开始的胜利之后,蒋介石稳住了局面,然后开始反攻。
和蒋介石见面之后,剑御玫就知道自己可以离开南京了。
自己不是诗人,可以做感慨,可是自己能想象一下过去。
传说中的和现实的金陵。
剑御玫想,你是此刻掌握大权,你是不要我帮了,要是你愿意放下一切权力,笑傲山林的时候,我教你一些武功还可以。
和蒋介石说话的时候,剑御玫看着他,还是想起很多往事,所以对他也没有那样憎恨,因为剑御玫突然觉得,政治之争,其实不关人格,彼此都觉得自己正确,都得去生死相搏。也许自己不赞同蒋介石的政治 观点和方法,可是自己在最后和他决裂前,还是尽量多的温下旧情吧。所以蒋介石也能感觉剑御玫对他的那种多年相识的那种亲近感重新又回了。
想着自己曾经的战友们,剑御玫有些恍惚。
可以这些人又说,蒋介石是新军阀,想一个人独自占有国家和军队,不让别的军队和势力生存。
而且自己的一些想法,也会给蒋先生一些借鉴,他可以传达到学生那里,或者直接对蒋介石以影响,对于以后国家的对付日本的战争,是有帮助的。
他来到了秦淮河畔,看着这个曾经的繁华之地。
此刻的冯玉祥还幻想能保住军队,他日东山再起。
第二年,很快就爆发了蒋介石和阎锡山冯玉祥他们的中原大战。
此刻,蒋军大军压境,汪精卫和阎锡山,冯玉祥商量后,决定宣布停战,放弃郑州,然后,按照蒋介石的坚持,冯玉祥和阎锡山宣布下野,把军队给自己的手下。
回程是坐火车回去的。
剑御玫想着,仿佛昨日在眼前。
剑御玫知道,蒋介石虽然时常表现出来偶尔的用兵的愚蠢,可是蒋介石的职业军人素养还是比冯玉祥和阎锡山高的多。
看着那些城市和村庄,看着那些在劳作的人们。
“那是啊,很辛苦的,我夫人美龄亲自一起参与了南京的建设,我们刚来的时候,这里很多地方都是荒芜的,可是现在你看,很多地方面貌一新!”蒋介石笑容可掬的说。
剑御玫上了一个船家的船,船缓缓的在河里行走着。
是不是觉得理想实现了呢?
此刻,戏里戏外,仿佛都是云烟,那国破家亡的年代已经过去。
只是此刻,国民党的党徽已经遍布全中国,不知道孙先生有没有觉得孤独呢?
剑御玫凭着自己的感觉,冯玉祥并没多少真正的政治理想,只是靠一些新名词,和一些想法在走,阎锡山像个钱庄老板,精于算计,并不是为一个理想奋斗的人。汪精卫只是利用他们的军队希望和蒋介石拼一下,毕竟汪精卫没有军队,空顶着一个老资格国民党大牌,可是没军队就没有和蒋介石对决的势力。
他在想,虽然自己没有从军,可是自己从蒋先生这里学的东西,还是蛮有用的。
至于他们这边的另一派李宗仁,也是只能做一个军人。
因为离开南京前不去见下,这说不过去。
见面之后,他们寒暄了几句,“剑御玫,你看我们南京现在建设得如何啊!”
渐渐的,倒蒋部队陷入各种困境。
剑御玫知道,中国的未来,必须是有改变的,至于如何改变,自己会慢慢看,该帮助的,也会帮助。
冯玉祥渐渐控制不住局面。
和蒋百里交流过之后,剑御玫陆续和一些自己以前见过的人进行了见面,他总是记得王来顺给他说过的话。
剑御玫点头道,“蒋大哥辛苦,这里的一切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希望从现在起,一切都好!”
所以,黄埔军打败冯阎锡汪精李,是必然的事情。
沿途的白墙里,剑御玫知道,无数的悲欢曾经上映,在此刻也在上映。
虽然自己没有任何职务,可是自己毕竟和有些人是交情的,大家也对自己曾经的和孙先生的关系很敬仰,有些人也偶尔知道自己以前的一些情况,对自己还是尊重的。和这些人的交往,还是能知道很多信息的。
江南,如一个梦。
特别是在东北的张学良宣布支持蒋介石之后,更是触发了倒蒋军的军队的波动,很多得力部下在蒋介石的金条和说客的三寸不烂舌之下,开始投蒋,局势开始混乱。
西北军的那支部队此刻正在战火中煎熬,他们曾经作为国民革命军骄傲的打败了奉军,帮助蒋介石的嫡系实现了暂时国家统一,他们此刻却在和蒋介石的嫡系黄埔军在战斗。
只是蒋介石已经不会允许冯的军队还完整保留,他是一定要**的。
已经战败的冯玉祥已经无法主宰这一切了,从此,西北军这个称号就此成了历史。
阎锡山的进队回到山西,李宗仁的军队回到广西,他们都在逐步休养生息。因为他们的子弟兵都是出自这两省,可是冯玉祥的西北军不是西北人为主,而是河北等地人为主,所以冯玉祥无处可回。
只能下野到处漂泊
可是,面对这样的乱世,自己只能做自己的事,剑御玫叹息一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