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
大明京师,紫禁城,內阁值房。
魏广德拿起票擬贴在刚看完的奏疏上,顺手就放到另一边。
这次,他没有继续拿起一份奏疏,手伸到旁边茶盏处,端起茶盏喝了一口。
“有些凉。”
魏广德嘴里嘀咕一句,放下茶盏刚要喊芦布进来换茶,就猛然感觉到身体微微晃动。
“地动。”
一个念头瞬间出现在魏广德心里,不过他並没有动,而是抬头看了眼屋顶。
明代建筑主要是砖木结构,所以抗震效果那是肯定的。
只不过,虽然屋顶没事儿,但是肉眼可见的灰尘还是簌簌往下掉。
毕竟,房梁是木头,但上面还覆盖了瓦片,那东西可打扫不了。
“老爷,老爷,快出来,地又动了。”
就在这时,芦布已经衝进门,对著魏广德喊道。
“我知道,应该没多大事儿。”
魏广德开口说了句,不过还是顺势绕过书案,跟著芦布出了屋子。
最近一段时间,四九城周围地震颇为频繁,按照后世標准估计就是四、五级的小地震。
这会儿,內阁院子里,已经站了不少人,大家都感觉到地动,於是都出来了。
魏广德出来前,这些中书舍人和主薄还在那里窃窃私语,不过见到魏广德出来,他们都果断的分开,不再言语。
魏广德对此见怪不怪,最近四九城地震颇为频繁,自然在外面就是流言四起。
大部分传言都说这是上天示警,东征倭国不可取。
只不过,当初万历皇帝下旨东征討伐倭国,大部分官员碍於民意,都没有公开表態支持,但也没几个人干反对的。
因为有几个反对的官员,吃了顿廷杖,然后就被赶出京城到地方上做官去了。
至於什么地方,西北,大漠边上吃沙子。
想要分到江南富庶之地,那是想屁吃。
因为万历皇帝当时果断的处置,所以这股风没有颳起了。
没人愿意顶著民意和皇帝,公开反对东征。
何况,军队早就完成集结,在旨意下达后已经出发。
就算反对,也是为时已晚。
“你,你们几个过来。”
魏广德看著院子里几个负责內阁洒扫的內侍,招招手让他们过来。
几个小太监快步来到魏广德面前,微微躬身听令。
“你们去乾清宫和慈庆宫、慈寧宫问问,陛下和太后情况如何。
顺便看看宫里其他地方有没有受损,看完及时回来报我。”
魏广德吩咐內侍去宫里各处查看地震影响,如果是其他人,反倒有些不方便。
“是,首辅大人。”
魏广德的命令,几个內侍都急忙答应,隨即快步往外走。
“首辅大人。”
看著人离开,魏广德刚打算回屋去,他不確定万历年间京师是否有大地震,但是感觉不会有。
毕竟歷史上这两年其实都是清算张居正,没提到有什么大地震的消息。
如果有,对张居正的处置里是必然会有说法的。
这就是古代所谓的天人感应。
现在外面对东征有了看法,私下议论纷纷,其实也是这半月频繁地震脱不开干係。
而刚才喊他的人,自然是次辅张四维,他从隔壁院子过来,自然要稍慢片刻。
“子维,有事?”
魏广德站住脚步,笑著说道。
“首辅大人,咱们屋里说。”
张四维似乎很顾忌在外面被人听到似的,来到魏广德身边就小声说道。
“好,里面请。”
魏广德做出“请”的姿势,隨即又吩咐芦布上茶。
值房里,张四维看看门口才小声说道:“首辅大人知道最近外面传言了吗?”
“传言,你说地动之事?”
魏广德微微点头,说道。
“正是,外面都说这是上天示警,此次怕是不该东征倭国。”
张四维开口说道。
“那又如何,大军已经出动,虽然並不还没有战报送来,但算算时间,已经开战了。
至於那什么天人感应,那更应该在陛下旨意下达后就表露出来。
这都过去多久了,几天后才动了下,虽然这几天动的是频繁了点。
对了,这个事儿我正想和你议一议。
最近五天里动了三次吧?”
魏广德开口说道。
“对,昨天和今天都动了,算起来,前几天也动了下。
这半月时间里,已经动了六七次了。”
张四维接话道。
“最近地动频繁,我也担心后面可能有更大的地动,所以直隶、河南、山西各地府县都要知会一声,做好防灾的准备。
都说地动是地龙翻身,可地龙这时候翻什么身,有圣天子在朝,他能翻出什么浪来。
不过就是地质现象而已,这京师,过去也曾出现过类似的情况,连续地动一段时间就消停了。
不过,偶尔也有大的地动在后面,所以通知下面有所准备,防的就是更大的地动。”
魏广德顺著这话就往下说道。
他不记得万历年有什么大地震的记录,但是在整个明朝確实是天灾不断。
洪涝乾旱,冰雹雪灾,地震,那都是家常便饭,相对来说是非常集中的。
当然,记载的大型地震,还是魏广德刚刚到京城应试时遇到的那场陕西大地震,都过去三十多年了。
“让地方官府如何防地震?现在这天可是冷下来了,总不能让人出屋躲避吧。”
张四维皱皱眉,说道。
今年的冬天又比往常早了些,十月通州运河就出现薄冰,现在已经延续到了运河山东境內。
今年的京杭大运河,又比往年早半月关闸。
“让地方上给百姓知会一声,让大家有个心理准备。
各府县也提前清理下府库,预备一些賑灾的粮食以备万一。”
魏广德想想说道。
有了提醒,地动的时候,百姓知道往屋外跑,而不是傻愣愣的不知所措。
这年头都是平房为主,跑出来其实也很快的。
只要不是那种瞬间释放大量能量的大地震,有准备和没准备,损失上肯定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