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熊掌用蜀国那边传过来的蜂蜜熬了三天三夜,听那些商队的管事说,这可是滇南才有的野蜂蜜,就算在蜀国,也没几人能享用,如今倒便宜了我们!”
(养蜂专家,冯某人的媵妾李慕之弟李同点了个赞。)
何晏拍开酒罈泥封,琥珀酒液倾入错金樽,樽身镶嵌的夜明珠映得他脸上的铅粉泛著青色。
隨意指了几下,示意周围,“由西蜀传过来的享用之物,或多或少都与冯贼有些关係。”
“那冯鬼王不愧是山门子弟,这伺候人的本事,確实难得。”
言毕,在座的人都大笑起来。
“刘备乃是织席贩履之徒,这冯贼,也不过是贩运诸货的商贾罢了。”
眾人再次大笑。
只是大笑之后,却是默契地没有深入提起与蜀汉有关的话题。
河北一战,让司马懿退出了朝堂,彻底失去了与大將军相抗衡的能力。
但同时也让蜀汉的威胁,真正地降临到自己一眾人头上。
將来如何去应对蜀汉,大伙暂时还没有考虑好。
作为心腹,没有人会这么没眼色,在这种高兴的时候过多地提起蜀汉,扫大將军的兴。
不提蜀汉,免得扫兴,那就自然要提助兴的事。
“听说那老贼已经醒了?”
丁謐適时地提起了司马懿。
阶下乐伎手里的箜篌音调一变,庭內的气氛也跟著放鬆下来。
“昨日就醒了。”
“老东西倒是命大,这么大年纪了,吃了这么一个败仗,从河北一路跑回譙县。前几日又那般折腾,看著他吐血昏迷,我还道他醒不过来了呢。”
“喛,话不能这么说,能醒来总比醒不过来的好。若不然,大將军岂不是要背上当眾逼死老贼的罪名?”
“也是……”
坐在最末尾的李胜,有些諂媚地说道:
“大將军,下官打听过了,这两日,以高司徒为首的那些老臣,一个不落地往那太傅府跑,说不定啊,是在密谋什么,大將军还是要小心些才是。”
曹爽听到这个话,脸上露出不悦之色:
“一群老不死的!”
作为曹爽最器重的心腹,丁謐微微一笑:
“大將军何须在意?那些老臣,有虚名而无实权,叫得再大声,也不过是如夜犬吠巷,空闻其声罢了,不足为惧。”
“倒是那司马老贼与蒋子通从河北带回来的残兵,需及时善后,清除隱患才是。”
曹爽眉头稍舒,点头道:
“不错,河北败兵,有数万之眾,其中大部追隨司马懿多年,只知司马氏而不知陛下,不可不慎。”
“河北败兵,以何人为首?”
“郭淮卢毓二人。”
听到这个话,曹爽再次重重地哼了一下,甚至把手里的酒杯磕到案上,杯里的酒溅洒了出来。
在座的大部人,看到大將军这个模样,皆知原因。
卢毓,原本是尚书台典选举事,负责百官选任,大將军掌权后,为了稳定人心,欲肃清朝中支持司马懿的人。
此人不但看不清形势,不予配合,甚至处处与大將军作对。
如此也就罢了,还公开上疏,批评大將军任人唯亲,因而惹得大將军大怒不已,乾脆罢黜此人。
没想到卢毓居然不思悔改,跑去投靠司马懿。
如今再次听到此人的名字,如何不让大將军恼火?
“卢毓,叛大將军而附司马懿,不辨贤愚,不识英雄,乃瞳中灌泥之庸人耳!”
丁謐呵呵一笑,“大將军昔日能一令而罢之,今日亦能一令而黜之,何足道哉?”
卢毓本就是因为怨谤重臣之罪而被罢黜了,如今根本不需要再构陷什么罪名。
只要大將军再次追究以前之事,就足以罢其军职。
曹爽听到这个话,眉头舒展,微微点头,露出笑意。
不知那卢毓看到自己派出去的人再次把他免了官职,会是个什么心情?
想到这里,曹爽不由地又愉悦了几分。
“至於郭淮,倒是要费些心思。”
郭淮与卢毓不一样。
卢毓虽大族出身,但范阳卢氏不但背叛整个河北世家,甚至与汉国勾结,主动引汉军入幽州,其所作所为,已经触及世家底线,现在谁敢为他们说话?
再加上卢氏与刘备的关係,所以卢毓被罢免就罢免了,没有人会为他出头。
太原郭氏又不一样。
太原陷落后,太原郭氏为了保全自身,不得不支持汉国,这是乱世中世家生存法则,是默认的潜规则。
且郭淮在建安年间就开始出仕,文皇帝任五官中郎將时就被召为门下贼曹,后又转任丞相兵曹议令史。
乃是实打实的大魏元老。
只可惜此人与司马懿走得太近,从关中一战时起,就跟隨司马懿。
其族中之女郭氏更是嫁给了司马昭,甚至还生有一子。
在曹爽等人眼里,这已经是司马懿的铁桿支持者。
郭淮的身份,再加上资歷,还有军功,让曹爽等人不能像处理卢毓一样,隨意处置郭淮。
“也不过是大將军口中的老不死罢了。”
丁謐眼睛微微一眯,淡淡道,“朝中那么多元老,多一个郭淮又有何妨?”
看到丁謐胸有成竹的模样,曹爽连忙问道:“哦?彦靖的意思是……”
“自平皇帝东巡以来,朝中百官之职,多有空缺,郭淮久有战功,如今年事已高,陛下怜悯,特召入朝,出任太僕,特进光禄大夫,大將军以为然否?”
丁謐徐徐言毕,问向曹爽。
“妙!”曹爽合掌大笑起来。
邓颺提出一个可能:“但若是那郭淮不愿意,非要领残军抗旨怎么办?”
“不会。”不等曹爽开口,丁謐就淡淡地看了一眼邓颺,“郭淮接受太僕之位,虽失兵权,但仍不失九卿之尊,子嗣袭爵之贵。”
“若是抗旨,朝廷只需一张圣旨,他就会成为叛乱之徒,富贵尽失。”
“如今司马懿已无翻身可能,郭淮就算不为自己著想,难道也不为子嗣考虑?”
既是世家大族,就不可能完全绑定在一个人身上。
多方下注,及时止损,才是基操。
不过说起多方下注,何晏又想起一事,连忙提醒道:
“吾听闻,太原郭氏,如今已经投靠汉国,特別是郭淮之弟郭配,乃是并州別驾,屡屡为汉国出力。”
“若是郭淮投奔汉国,那又当如何?”
丁謐面不改色,似乎早有所料:
“若是郭淮有心投奔汉国,在河北时举兵投之不是更好?汉军奇袭鄴城时降之,配合汉军切断司马懿大军后路,岂不是大功?”
“彼时不降汉国,又怎么会在这种时候降之?走投无路时去投靠,难道会得到汉国的重视?简直就是笑话!”
一方在魏,一方在汉,这才是標准的世家多方下注做法。
说到这里,冷笑了一下,继续说道:
“就算他真要去投靠汉国,又有何妨?大將军要的是收编河北败兵,又不是要郭淮这个人。”
“唯一需要注意的,就是要防备他煽动军士。”
曹爽点头,一锤定音:“那就赶紧派人盯住他,免得生乱!”
沉吟一下,又询问道:
“依彦靖之意,派何人前往合適?”
丁謐似是早有意料,不假思索地回答道:
“可令李公昭为长史,前往军中,监视郭淮等人。”
李公昭,名胜。
李胜之父李休曾是张鲁部下,张鲁投降曹操后,李休也跟著降了曹氏。
在浮华案里,李胜曾结交了不少“名士”,成为浮华友。
曹爽掌权后,李胜因为浮华案而熬出头,得到曹爽重用。
“可。”
“不过在此之前,最好还是要试探一下司马懿。”丁謐嘴角翘起,“让李公昭代表大將军前去探望司马懿,看看司马懿的身体究竟如何。”
“二来,只要司马懿不反对,李公昭前往河北败军监军,就更能名正言顺。”
“妙妙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