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倒不是因为不相信大明的官员。而是因为任何官僚集团都有一个共同点。
皇帝来了!
“陛下,那,那个人呢?”
为什么朱大皇帝每天都会看报纸,说白了。就是希望通过报纸去了解社会上的新闻以及社会事件。
“皇,皇上……”
这可是皇帝呀!
在门打开时,看着门外站着的人时,张大春傻了眼,皇上咋到他家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闭着眼睛,朱先海在心里自言自语道。
“无商不奸……可若是任由他如此肆无忌惮欺压良善,天道公义何在?”
直到将近傍晚时,为了摆脱眼下的处境,宋哲信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商业学校的同学约了出来,才从他那里知道发生了什么。
意思还需要说吗?
显然已经不需要再说了,就是他们两人从此之后也就是陌路人了。
朱先海看着王有龄抿了抿嘴,并没有说话,想了想,他又说道。
对于这样敢于直言的记者,当然要好好的褒奖一番了。
顿了顿,朱先海又摇头说道。
看着同学离开的背影,李哲信的脸色突然变了,咬着牙齿喊道:
在这种情况下,报纸就成为他了解社会真相的最佳渠道。就像这件事儿,如果没有报纸上的报道,作为皇帝的他又怎么可能知道呢?
在一个张大春的背后,必定有无数个张大春。等到这些张大春们不再愿意受委屈的时候,到那个时候,会发生什么?
来自未来人的朱大皇帝是非常清楚的。到那个时候别说是什么。千年帝国了,能不被吊路灯,或者被人赶到地下室里拍一张全家福,就已经是谢天谢地了。
他第一次正面自己——不过也就是一个俗人,在很多时候,他所考虑的是如何维持自己的统治,除此之外呢?或许,他“仁慈”的工厂里建立了食堂,给予工人们良好的伙食。
“什么!凭什么这么对我,敞开门做生意,谁还不算个本儿,做生意的,凭什么养个废人……”
有时候,随便的一个举动就可以改变一切,1872年大明没有一部是保护劳工的法律,对此,朱大皇帝当然不能用今日之法追究昨日之罪,毕竟,大明不是那个满清一样,打从他们入关之后,为了奴役汉人,制定一条又一条严格的法律和禁令,让国人不违反法令就无法生活。更不能出口成法。
“大春,我在报纸上,听说你受伤了,特意过来看看你!”
说罢,朱先海就直接站起身说道。
“朕心目中的大明,不仅仅是一个人人尽忠报效祖国的大明,更应该是一个人人于国家尽忠,而国给予每个人有尊严的保护,病有所医,老对所养……也应该,不,是必须是其中之一!这是恩德吗?这是责任!是国家的责任!”
而与此同时,自己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身为统治者所享受的一切。
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宋哲信整个人都懵了,他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如果不是因为在大明已经生活了多年,估计这会儿他们早就跪下来磕头了。
张大春有点发懵了。他压根儿就不认识皇上啊,而他身边的日本婆娘也是目瞪口呆的看着来人。
这是怎么回事?
“朕虽然是皇帝,可却不能用今日之法斩昨日之罪,就像他说的一样,大明的法律没有那一条那一款说他不能那么做。法无禁止即可为……”
“什么,解除合同?陈经理呢?我要去见他,我们可是签了合同的!”
这一天,朱先海在张大春的家里呆了近两个小时,除了探望张大春之外,还特意见了沈岳,对于这个年青的报社记者。朱大皇帝自然是表彰鼓励了一番,鼓励他再接再厉,继续替老百姓说话。
朱大皇帝的手里甚至还提着放着果子和水果的果篮。这是从皇宫里亲自带过来的。
“皇上,皇上,咱、咱……”
“皇上,咱,咱……”
原本想说讨好皇帝的他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就是讨好工人,讨好穷鬼,讨好他们能有什么好处?”
讨好皇帝,他认了,可讨好穷鬼们,有个狗屁好处!
没有人回答他的这个问题,尽管宋哲信的眼光露出忿意,但是那怕是他自己也知道——他完了!
任何生气咆哮在这个时候都没有任何意义,仅仅只过了几天,宋哲信就沦落到了破产的境地,不仅失去了工厂,也失去了房子,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一切……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