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幸今年考生少,也就两百挂零,那卷子一个下晌也就看完了,大家伙儿倒还能吃得住,若是再多耗两日,五个人里至少得疯俩。
下雪了。
翌日清晨,汴京城已是银装素裹,那雪却还未歇,依旧飘飘洒洒地下着。
阅卷累、吵嘴累,全武行更累,而两头劝架那简直就是……累上加累。
“先生们凑在一处还能讲什么?自然是讲些高深的学问了。啊啊,真想听听先生们的高论哪,一定特别地有意思。”
“是呀是呀,左堂长从来都不笑的,板着脸的样子特别怕人。”
今日乃是白石书院入学试的第二场——艺选。
此时,几个留在书院帮忙的女学生正好行过,见了一众夫子,忙躬腰行礼,少女清脆的声音次第传来,将冬日的寂然也一并扫去。
白石书院东舍,屋角的炭盆已将熄灭,卫姝端坐在小几前,周遭是一群同样正襟危坐的小姑娘。
众人对这名次皆无异议,也只有刘峤在那里嘀咕了几句“老夫还是中意前一篇”,却也没明着反对。
众夫子上前勉励了几句,便徐步朝前走去,彼此间偶尔还低声说几句话,很快便走得远了。
末了一语,总算惊醒了窃窃私语的小娘子们,亦引来了一阵轻笑。
在屋中闷坐(吵打)了几个时辰,出门后被冷风一吹,精神倒是振奋了些,众人便也没急着走,只在廊下慢慢疏散。
天气实则并不冷,小姑娘们的衣著也都还算厚实,而之所以有人发抖,却是因为紧张。
自然,此等俗言文章,也就只有一些女子书院才会取中,那些正规学府却是非雅言不可的,科举就更是如此了。
这所谓技艺也颇为宽泛,既有琴、棋、画等雅项,亦有女工、烹饪、茶道、道等杂项,还有君子六艺中的数、御以及较为冷门的农事等等,堪称齐全。
纷纷扬扬的雪,无声无息,却又恢宏浩大,不消一夜,便已覆满城池。
昨天的那一场,则是文试。
方才还很热闹的庭院,就此变得空寂起来。
最后,还是左伸以主考官的名义定下了这篇文章的名次:
甲优第二。而甲优头名则颁给了一篇白话文。
“咚——”,城廓之上敲起了暮鼓,悠远苍茫,随风散入满城。
至于考生成绩的评定,则是文试、艺选各占一半。
这也是顾及寒门、农户并庶族出身的小娘子们。
她们平素难有读书之机,若单凭文试,于她们并不公平,亦是变相剥夺了她们求学上进之路。
此外,身为女子,擅长某种技艺、懂得持家之道、通晓闲情雅趣,亦是为人妻、为人母所必须的,故而这艺选才会占据一半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