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1章 吾为东道主(七)
汾河神祠那边,陈平安与青同所看景致,各有侧重,所以就各看各的,分出了先后。
等到青同逛完了诸多殿阁,发现陈平安已经不在这座河伯祠庙内。
走出祠庙大门,青同见一袭青衫,在那大池边的柳荫里边,坐在一条小竹椅上,开始抛竿垂钓了。
青同走过去,问道:“还有竹椅吗?”
陈平安伸出手指在嘴边,示意小点声,再手腕一拧,多出一条青竹小椅,递给青同。
青同坐在一边,压低嗓音,疑惑道:“这是?”
陈平安微笑道:“静待天时。”
见青同一头雾水,陈平安便抬了抬下巴,提醒道:“暂作水观。”
青同便凝神望向水面,池水如镜,镜中显现出一处破败不堪的府邸,画卷中,人影幢幢。
是一种不算如何高明的地仙手段,掌观山河神通。
青同犹豫了一下,小心翼翼酝酿措辞,拣选一些能说的老黄历,缓缓道:“这位道友,真身是天地间的第一只仙鹤,据说还是一位只差半步的十四境大修士,陨落之前,准确说来,是在闭关之前,走了一趟碧霄洞落宝滩,闭关失败后,便留下了一颗完整金丹,老观主就像是在代为保管。”
年轻道士好像看出她的心思,大言不惭道:“姑娘你意思懂了就行,这就叫得意忘形,至于押韵不押韵,都是很次要的,相当旁枝末节了。”
陆沉落座后,给自己倒了一碗酒,盛了一大碗米饭,再夹了一筷子冬笋,赞叹道:“滋味极好,真是绝了。”
门口的少女依旧站在原地,既不讨饶,也不
纯阳道人吕喦,是他的传道之人,双方虽无师徒名分,但是老书生一直将吕喦视为恩师,那么纯阳道人在这座天下的唯一一座吕公祠,某种意义上就是恩师吕喦的道场了。
少女蓦然厉色道:“我改变主意了,原本只是看着你烦,原来是听着更烦,不留客,速速离开此地!”
老书生来到灶房那边,看也不看那个杵在门口好似当门神的少女,只是在门口停步。
青同试探性问道:“这个说法,有无深意?”
原本剑拔弩张的两方人马,愣是没有谁敢开口询问一句,就更别谈动手了。
那块梦字碑,其实暗藏玄机,镂空内里篆刻有一篇类似道诀的诗文,可即便有心人能够发现,依旧初看难解,再看更茫然。
在这“凶宅”之内,女鬼自然是有的,不过真正镇压的邪祟,其实是一头老金丹鬼物,除了道行极高之外,用心更是极为阴险,早年正是它暗中谋划,通过阳间官员之手,才将吕公祠拆掉,占据了这块风水宝地作为道场,想要凭此跻身元婴。甚至故意将一株牡丹移植到此,凭借香,遮掩它身上那股腥臊无比的煞气,而当年那个叫钱同玄的负心汉,之所以会在此地驻足,就是发现了宅邸的不对劲,为了降服这头为祸一方的鬼物,先结下一座大阵,防止殃及无辜,再与金丹鬼物厮杀一场,不惜打碎两件本命物,伤及大道根本,才将鬼物镇压在地底深处的一座密室内,以符箓将其封禁起来,说是回了神诰宗,就会请山中长辈来此铲除这个祸患,只是不曾想,他这一走,就再无重逢之日了。
少女秋波流转,一手指了指年轻道士的头顶道冠,一手掩嘴娇笑道:“小道士,还跟我在这儿装蒜,假冒高人,怎的,想着等会儿打不过了,就赶紧搬出师门,好镇住姑奶奶我?那你晓不晓得,我与你家祖师爷,还是老相好哩。”
之后姜尚真便误以为倪元簪是打算将此金丹,赠送给那个与老观主极有渊源的北方金顶观,决定要拦上一拦,甚至还直接与老舟子撂下一句狠话,只要邵渊然赶来黄鹤矶取丹,他姜尚真就让那位大泉王朝的年轻供奉,死在倪元簪眼皮子底下,可如果老舟子敢去送丹,他就会让邵渊然有命丹成一品,补全一副功德无漏身,偏偏没命去顺势跻身元婴境。
在浩然天下和藕福地的两世,眼前这位满身书卷气的读书人,都姓卢,一样是字西洲。
不料那个年轻道士只是吹了一口气,灶房门上那张黄纸符箓随之飘落,刚好落在了少女肩头。
年轻道士也急眼了,“此外贫道这一脉,又有个规矩,言祖不言师。所以你要是询问小道的师承,道统法脉一事,恕贫道无可奉告。”
主要是梦粱国有两座山头仙府,让她忌惮万分,若非有张隐蔽的傍身的救命符,否则她早就被仙师拘押到山中圈禁起来了。
姜尚真说过,倪元簪精通三教学问,看书无数,只是被藕福地的大道压制,使得一颗澄澈道心只是有了个雏形,最终才会被老观主“请出”福地。
远古练气士修炼得道,在诸多举形升虚的“飞升”的大道气象当中,类似修士金丹的品秩,是有高下之分的。
曾几何时,前月下。
陈平安问道:“在万年之前,如果没有那场翻天覆地的大变故,你的最终追求,会是什么?”
陈平安便换了一个问法,“关于道教楼观派的香火传承,以及‘邵’这个姓氏的始祖宗族、郡望堂号和迁徙分布,你手边有没有相关记录或是书籍?”
锦衣老者双手负后,老神在在,微笑道:“所以说要在门口那边布下法阵,好遮掩耳目嘛,你们一味托大,瞧不起我这个观海境,先前不拦着,现在好了。至于这栋宅子的正主儿,我们打探过虚实,撑死了就是个龙门境,一本牡丹的魅出身,是也不也?只是她敢来救你们?”
青同靠着椅背,摘了头顶幂篱,当做扇子轻轻晃动,说道:“还是不敢奢望能够登顶飞升台,怕死,那么多天资卓绝的地仙,都在那条道路上化作灰烬,说没就没了。我这种出身不好的,好不容易才开窍炼形,修行一事何等艰难,处处都是关隘,其他修士可能就是一两个念头的事情,我却要深思熟虑个几百年,当然会比小陌、仰止他们更珍惜来之不易的机缘,一件壮举都不敢做,半点意气用事都不敢。”
灶房那边,陆沉轻轻摇头。
方才弯来绕去,来时路上,陆沉发现后院那边,有两棵绿荫极浓的大槐树,不见天日,而灶房不远处,就有一栋小楼,草深一尺,楼内放着几口棺材,棺材板都打开着,都是些没有葬身之地的枯骨,反正陆沉也不忌讳这些,不然三掌教的七心相之中,岂会有一位白骨真人?
有人斜靠灶房的屋门,是个娇滴滴的少女,娇靥红晕,姿态妍媚,
少女抿了抿鲜红嘴唇,轻轻拍掌,喂了一声,提醒那个年轻道长有人来了,然后眯眼而笑道:“你这位小道长,算不算艺高人胆大,都敢来这儿开灶做饭哩。都说找死也要找个好地方,你是怎么想的?是那些骗钱的志怪神异、艳情小说看多了,想着有一场艳遇?”
“别改注意啊,贫道姓徐名无鬼,至于道号嘛,山中资质尚浅,山外历练未久,未能在积攒出个三千功德圆满,暂无道号。”
陆沉赶紧放下筷子,转头拱手道:“西洲兄,一别多年,来,咱哥俩坐下喝酒慢慢聊。”
之后他来到地底下的那座密室门口,看着上边密密麻麻的符箓封条。
此地竟然是供奉那位纯阳道人的祠庙旧址,倒是一桩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情。
很快就又有一股青烟飘荡而来,凝为女鬼身形,同样是个妇人,满头青丝不挽髻,如水草胡乱飘荡,估摸着是个溺水身亡的可怜人。
陆沉笑道:“老话说帮人就是帮己,出门在外靠朋友,小道只是借个地方吃顿年夜饭而已,说不定可以帮你躲过一劫。”
而楼观派的首任守观人,刚好姓邵。
少女一开始还聚精会神竖耳聆听,很快就听得抬手打哈欠,搁这儿说书呢。
当然并不绝对,特例总是有的,但是常理之所以是常理,无非就是在于难有例外。
陈平安问道:“那你知不知道他离开藕福地后,选择在云窟福地隐姓埋名那么多年,所谋何事?“
陆沉叹了口气,“纯阳道友啊纯阳道友,原来当年在白玉京,咱俩是同为家乡人,同逢异乡处呢。如今你久不在浩然家乡,好不容易有座祠庙,不料竟然沦落至此。也好,就当贫道今儿略尽绵薄之力,为你祠庙增添一点香火气。”
手持香火,拜了三拜,礼敬昔年那位为自己指点迷津、有那传道之恩的纯阳道人。
陈平安一手持竿,一手指了指水池,说道:“可是对老观主和你来说,这口池塘是什么?就是桐叶洲了。所以你们并不在乎里边几条游鱼是大是小,是生是死。池塘里的游鱼,反正跑不掉。就算有那鱼跃龙门之流的大修士,也像是那祠庙门口槐树的落叶,相信总有叶落归根的一天。”
青同倒是听懂了这诗家避讳的“十月寒”,一时间竟然颇为欣喜,终于不再一头雾水,不容易啊。
只是青同现在最头疼这些空话大话,想吧,注定琢磨不出个所以然,不去想吧,又好像会错过什么。
青同说完之后,发现陈平安好像置若罔闻,心境始终古井不波,青同便觉得有些无趣,不去看那画卷,瞥了眼岸边那只空荡荡的鱼篓,问道:“就这难钓上鱼?是鱼饵不对,还是你钓技不行?”
修士金丹的品秩高低,很大程度上,就决定了一位地仙的大道成就。
那么昔年画卷四人当中,隋右边舍了武道前程不要,一到浩然天下没多久,她就一意孤行,转头跑去练剑,就说得通了。
大骊朝廷曾经裁撤一洲淫祠无数,一些个服管的,且身世清白,大骊往往另有安排,可终究还是有一些不服约束的,尤其是来历不正,经不起大骊礼部和刑部勘验、稽查的,就只能是舍了祠庙和塑像不要,各找门路苟且偷生了,虽说没了基业,不光是金身摇晃,还会矮了一大截,可总好过被大骊礼刑两部官员和那些随军修士翻旧账,当场打砸了金身。而且就算是沦为孤魂野鬼,可只要能够在那些藩属小国的山野僻静处,重建祠庙,得了香火,就可以重新拼凑金身,如今大骊朝廷已经只剩下鼎盛时的半壁江山,以那条大渎为界,宝瓶洲的整个南边,都已纷纷复国了,梦粱国、青鸾国这样的地方,不敢久留,但是总有其它去处,可以作为栖身之所。
陈平安说道:“对你来说,没有深意。如果换成陆沉、倪元簪听了,估计就会心有戚戚然。”
陈平安嗯了一声,“一般是为了钓大鱼,不过在湍流急水里边打窝,其实也没有问题,找堆石头就行了,都能聚鱼。”
也难怪汾河神祠那边的水神,对这栋大有来历的宅邸,里边发生的一切,选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来没有做出什么太过伤天害理的举动,二来想要压胜这处“鬼宅”,就得调兵谴将,等到双方彻底撕破脸皮,放开手脚打起来,至少这座县城估计就要保不住了,此外以附近城隍庙和山水神灵的本事,和他们麾下那点兵马,估计真要较上劲,只会气势汹汹问罪而来,灰头土脸打道回府。
只说开篇“死去生来只一身,岂知谁假复谁真”一语,作何解?
最后老人回到旧吕公祠主殿那边,从袖中捻出三炷香。
那人大喝一声,“聒噪!”
这么多年,几乎每过几年,她就要用一张从道士那边学来的符箓之法,在地底深处的密室门口,添加一张符箓,层层叠叠,旧符消散,又有新符张贴。只因为符箓一道,门槛太高,她只算略有几分修行天赋,又不得真传,所以就只能靠量取胜了。
少女扯了扯嘴角,“敢问这位仙长,姓甚名甚?道龄多少?”
只见那唇红齿白的英俊道士,闻言如同挨了一道雷劈,双眼无神,呐呐道:“贫道怎么不知道?!”
青同便忍不住问道:“不管是修道之人,还是纯粹武夫,学那俗子临水钓鱼,这种事又有什么意思?”
青同问道:“听说喜好此道的渔翁,还有事先打窝的讲究?”
只见那手持一张黄色符箓的年轻道士,又尝试了两次,终于一屁股蹲在墙头上,起身后沿着墙头一路猫腰,蹑手蹑脚而走,翻越一处屋脊,伸长脖子,见着了一场凶险万分的厮杀,几位看似师出同门的野修,各展神通,正在缠斗一位脸色惨白的红裙妇人,依稀可见她脖颈系有一截绳子,约莫是个吊死鬼了,娇叱不已,黑烟滚滚,又被那帮前来斩妖除魔的神仙老爷们凭借高妙术法一一打散,大体上属于打得有来有回,一方丢出道法仙术,一方还以鬼祟伎俩,精彩纷呈,可算棋逢对手将遇良才了。
此人原本赶路并不匆忙,这会儿已经察觉到端倪,便开始风驰电掣御风远游来此了。
院中人鬼斗法双方,其中一人眼尖,瞧见了屋脊那边鬼鬼祟祟的年轻道士,顿时破口骂道:“那小牛鼻子,竟敢来这里跟大爷抢生意?!赶紧滚远点!”
但是事实证明,并非如此,隋右边不是那个老观主预定的得丹之人。
两位淫祠大仙,需要借助这个练气士,帮忙跋山涉水,重新寻找道场,好一路避开那些文武庙和城隍庙,以及各地朝廷封正的山水正神。作为回报,两尊大仙会帮着那拨山泽野修解决一些小麻烦,就像今天这种情况,还是乐于出手的,捉了鬼再吃鬼,两位大仙是可以助长道行、淬炼金身的。
这是青同看在“郑先生”的份上,才愿意多说一些钱都买不来的内幕。
陆沉脸贴着竹筒,看着那个心急如焚的少女,微笑道:“急什么,看好戏就是了。贫道这个人,别的不多,就是山上朋友多,巧了,今儿就有一个。”
一个将那门外法阵和白雾迷障视若无物的老家伙,谁敢去触霉头?
瘦高大仙走上长桥,站定后,沉声道:“敢有不伏者,押入酆都城。”
少女仿佛被贴上了一张定身符,一位堂堂金丹地仙,不管如何运转金丹驾驭灵气,竟是始终无法挪动半步。
彩舟载离愁,吹梦到西洲。
在云窟福地,姜尚真曾经说过一句“我今欲借先生剑,天黑地暗一吐光”,只是倪元簪矢口否认此事,而且神色不似作伪。
崔东山一开始猜测倪元簪躲在云窟福地,是为了将那颗金丹,送给昔年嫡传弟子之一的隋右边。
根源就在于“生长”二字。
陆沉悄悄坐在屋脊那边,偏移视线,后院内有一本牡丹,从别处移植而来,历经数朝,成精炼形过后,道龄不小,约莫是此地的半个主人了,领着一帮冤死鬼,恐吓阳间人,占据了这处大宅邸,看样子倒是没什么作孽的行径,至多就是拐骗那些夜不归宿的青壮酒棍、更夫之流,将他们魇了,领来此处云雨一场,偷些阳气,天明时分再丢出宅子。
按照姜尚真的说法,当年他之所以会去藕福地虚耗光阴一甲子,就是打算帮助陆舫跻身甲子一评的天下十人之列,最好是名次靠前,然后就可以让挚友陆舫顺势取得一把趁手兵器。
只是不知这吕喦,如今身在何处,青冥天下那边也很久没有吕喦的音讯了。
年轻道士也叹了口气,“还真被姑娘说中了,是那一年不如一年的惨淡光景呐。”
院内那脖子缠绕绳索的女鬼,翻来覆去就那几招鬼法,对方却是人多势众,而且那拨修道之人,又是男子身,本就满身阳气,聚拢在一起,气势就显得颇为雄壮,她便逐渐落了下风,立即扭头喊道:“妹妹快来助我!”
“对汾河神祠的那位庙祝来说,这口池塘,就只是池塘。”
想到这里,陈平安突然说道:“好像‘长生’二字,颠倒顺序,就是‘生长’。”
少女眼神幽幽,翻过了旧账,她便有些意态萧索,挥挥手,“行了行了,我早就知道你来自那个高高在上的神诰宗,否则也不会头戴这种道冠了,你的道士身份,当然是真的,不过我又不是那些孤陋寡闻的山野精怪,知道你们这一脉的道士,又非那儿的正宗,跟那位祁天君,根本就不是一路道士,香火凋零得一塌糊涂,在神诰宗那边混得一年比一年惨淡,早就只能靠着贩卖私家度牒来过日子了。”
老书生哑然失笑,鬼画符吗?
只见年轻道士那一身正气,大义凛然道:“自古斩妖除魔,道人见者有份,何况贫道天生一副铮铮铁骨,侠义心肠……”
最早的白日飞升当中,又有分出霞举,乘龙,跨鸾,骑鹤和化虹等十数种。之后又有拔宅飞升者,与合宅飞升等,再往后,就有鬼仙之流在夜幕中的诸多遗蜕飞升。
此事当真说不得。
“这位姑娘,神不知鬼不觉就来了,差点吓死个人,真以为吓死人不偿命啊。幸好小道我是个有仙法傍身的,胆子也大。”
整了三硬菜,一锅炖老母鸡,一锅冬笋炖咸肉,一大盘清蒸螃蟹。
青同也没有反驳什么。
“在那段天地有别的漫长岁月里,好像是从第一位‘道士’那边,开始传下一个说法,上士闻道,勤而行之。说得就是‘天下十豪’以及他们身后不远处的‘道士’,比如托月山大祖,碧霄洞洞主,妖族剑修白景,小陌,那颗金丹的旧主人,等等。中士得道,升为天官,位列仙班。是说通过走上那两座分别管着男子地仙与女子地仙的飞升台,成为古天庭的崭新神灵。下士得道,陆地神仙,驻地长年。就是我这种资质鲁钝的练气士,心中的最终追求了。”
一旦说破了天机,青同担心会老观主翻旧账,这位碧霄洞主的小心眼与不饶人,曾经是天下公认的。
因为这颗远古遗留金丹,并不在老观主手上,而是位于云窟福地的黄鹤矶崖壁间,与一座观道观隔着半洲山河,离得很远了。
只是城外那座汾河神祠的河伯,以及郡县城隍庙,都只将她误认为是一位观海境的草木精怪,故而她一直名声不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