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小强叹气:“你都普通了,别人还怎么活,你如果想演这个电影……我另外想个电影给你演……”
布莱克在卖包包之余就是标准的薪乡嘻哈兄弟打扮,白色紧身背心,戴着头巾、墨镜、金链子,一身腱子肉跟饶舌一样的叽哩哇啦,主要是他吹嘘了自己认识报纸上到处都有的罗伯特.king。
闻声不是跟着发动汽车追上来,就是在路边结队叫喊。
当然现在讲,就是书信联络的笔友。
所以这会儿的布鲁克林,随便一堆音乐人、制作人、歌手扎堆,都是龙蛇混杂,什么都有可能。
这就彻底安全了。
这还没唱呢。
顺带让一贯忍气吞声的华裔也备受歧视。
荆小强从破旧的轿车车窗直接爬出去,这种很布鲁克林的方式,得了外面一大片欢呼!
其实跟百老汇就隔着一座桥的距离,没多远,但布莱克去的不是荆小强熟悉的以前那片篮球场聚集地,而是到湾边码头公园,人头攒动的在玩音乐!
对嘛,上一世的荆小强从来没有音乐细胞,前女友们也大多是舞蹈专业,也就从未参与到过黑兄弟的音乐天地来。
汤姆汉克斯跟梅格瑞恩主演,当时票房相当不错。
昨天演完了西城剧院,迈克尔找荆小强约定,只要他搞定剧院继承权,就第一时间安排团队到沪海去演出,全力支持沪海歌舞剧院的发展。
心理上把这俩当小孩子,其实他们仨都是同龄岁数。
不过回头遇见布莱克,邀请荆小强跟他去布鲁克林玩,他就谁也不带了。
还是那首摇滚经典的《what i've done》!
杜若兰更勤奋,她现在能拿着民谣吉他跟着弹奏,但上不得台面,还是和潘云燕一起站在人家的和声位,一起负责吟唱和声。
绝大部分黑人,少量白人,极少数拉美裔的场面下,不停有人过来跟他握手。
92年别说聊天软件,网友见面,连电邮都要94年才正式在欧美市场成为热门时髦科技。
就抓过一支贝斯挎上,然后站到键盘旁边,先弹旋律,在人声开始的时候换成贝斯……
很快就到酒店去趁热打卡抒发下情怀。
荆小强也是这些日子待下来,才逐渐咂摸出现在的薪乡,实际上跟上一世他十年后抵达的薪乡,有很大差别。
杜若兰也学他叹气:“我说了,一直陪着你演舞台剧就是我最大的意义,仔细想想你眼睛真的毒,当初开学时候一眼看罗莉,后来看安宁,都看得那么准,我和死狐狸都是瓶。”
争先恐后的故意滑过副驾驶对这边热情挥手。
几年后的市长才彻底清理这片迎合旅游产业,变成了全世界熟悉的样子。
马上就先开拍和兰玲的《情归沪海》。
荆小强就事论事:“她太美艳了,演不出小书店老板可怜巴巴的感觉,这种爱情片是故意给满世界的普通女观众代入感谈恋爱的。”
杜若兰哦:“那我到时候也去代入下,你陪我去看。”
实际上这个98年讲述网友见面的新潮桥段电影,也是脱胎于四十年代的笔友见面电影,自己把两部电影捏把捏把的合成一个故事拍了。
主要还是对布莱克很放心,想想问他要了支cz75揣后腰上,一起坐上那辆破旧的雪佛兰轿车,风驰电掣的避开晚高峰钻到布鲁克林。
毕竟大都会的价位、档次都是沪海承担起来很吃力的,从林肯中心搞钱还差不多,请那边演出太浪费。
不光因为那边是黑人区,罪案爆发率一直很高,更是九十年代出了名的对亚裔充满敌意。
反正这年头,到处充斥着的都是我们多么浮躁粗鲁、急功近利、拥挤喧嚣,人家这啥啥都好。
他就想去看看这时候的布鲁克林又是什么样。
所以荆小强也答应会尽量帮忙从大都会歌剧院拉资源过来。
所有人都开始期待。
西城剧院才是以后的友好单位。
完全不像个外人,又迎来更多喝彩声。
杜若兰还帮他谋划:“安宁和乔恩演?”
等看到他左右手搂着两个亚洲小妞儿,在一片欢呼中登上黑色幕布的音乐舞台。
俩小姑娘在后座相互挤靠,好奇的观察外面仿佛换了个地方,曼哈顿那边摩天大楼参差不齐,挤得跟狼牙棒似的,这里忽然就变得老旧宽敞很多,全是她们在中西部内陆地区看到的上百年历史老楼。
布莱克也探头炫耀,还呼叫着指自己旁边。
音乐的世界,荆小强觉得自己就是神。
而且他那种略带嘶哑的烟熏口味,不可能嘶吼。
太游刃有余了!
全场吃惊,然后仿佛被点燃一样,跟着兴奋不已,狂呼迎接这么充满了旗味儿的歌曲!
好几个原本在前排的墨镜黑哥,都踊跃上台,跟随伴奏!
更让整个现场狂热!
只是场边有个粗壮的臂黑大汉,吃惊的观察下,带着好几个人挤过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