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了又撕,撕了又写,夏红军在犹豫中。
梅丽的来信中絮絮叨叨说了她在文工团的琐事,虽然也有烦恼,姑娘们之间的一些小矛盾,但总体上还是开心、温暖的。
“we are reporter of cbs(我们是cbs记者)”
let's shoot chinese rock music!(我们来拍中国摇滚!)
一个年轻记者大声喊着英语。
台下,一个瘦小的青年大声喊着:
如果继续按照原来《芳华》中那种阴暗和人性的扭曲描写、对这一代人的青春做了批判式的叙述是否合适?
梅丽看到会怎么想?
更重要的是,当初严歌苓写这部小说的时候,已经是在故事发生的四十年以后,《芳华》的年代早已远去,人们用怀念、审视的目光看着一个特殊群体,是不是跟现在不一样?
毕竟,现在还是八十年代中期,战争还在继续!
“上车!”
坐在后座上,陈招娣听着清脆的铃声,尽管外面寒风凛冽,她依然感觉自己的脸热热的。
食堂里瞬间沸腾起来,呐喊声响彻一片。
“哗…..”
“他叫崔健!his name is cuijian!”
“大哥…..这么冷的天,你从被窝里爬出来试试?”
…..
日子终于回归平静,夏红军除了上课,准备静下心来好好写《芳华》。
这天北风呼啸,天气分外寒冷,恰好学校暖气出来问题,中午吃完饭夏红军就躺在被窝里睡大觉,刚把被窝暖热,门头的“小喇叭”又响了:“405宿舍,夏红军,接电话!”
被窝这么暖和实在是舍不得啊。
虽然以前在网上看过类似的视频,但从未有感受过来过现场的震撼。
他亲了我!
…….
学生们跟着齐声呐喊起来。
台上崔健声嘶力竭,台下观众跳跃欢呼。
谁啊?
正在狂热之中,突然食堂门口处出现了骚动,有几个金发碧眼的老外看着摄像机闯了进来。
陈招娣开始被吓到了,呆呆站在那里有些不知所措。
“他叫崔健!his name is cuijian!”
原来是郭前进。
“好了不说这,你不是在写一本反映部队文工团的小说吗?我有个朋友刚从老山前线复员回来,在团里的文艺宣传队呆过,多少知道里面些道道,你要不要听听?”
老山前线下来的?
文艺宣传队?
这不正是自己感兴趣的吗?
夏红军来劲了,赶紧说道:“好啊,啥时候能见到你这个朋友?”
“今晚吧,六点半,西直门附近有个老马家涮羊肉店,咱们边吃边聊怎么?”
“行,说好,这次我请客啊。”夏红军高兴坏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