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学姐开口,又是老崔的女朋友,夏红军无法拒绝只好答应。
威尔斯看见夏红军背着书包路过,大声招呼着。
领着威尔斯继续去五食堂,走在路上夏红军说出了罗雪莹的请求。
到了五食堂,陈招娣依旧和往常一样等候夏红军,没想到他又带着威尔斯,只好在多打一份饭。
“嘿…..夏….”
出国?
只是……罗雪莹想出国留学?
崔东风知道吗?
“that’s great!(太好了),
在这出国大潮中,潮流中人所有的经历就像是在编写一部历史剧。在80年代前期,限于开放的程度和政府的财力,“公派”留学生和其他方式出国的人很少,“嫁出去”成为了出国的主流。能成功嫁给老外的人,一般来自燕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开句玩笑,她们的目的,与当年的“农转非”大同小异。
他看样子要白吃!
夏红军心里嘀咕。
不是人民币也不是美刀而是100元的外汇券!
外汇券,是特定场合使用,面额与人民币等值的一种特定货币。由于国内禁止外币流通,为满足来华的外国人及归侨的需要,便于他们某些场所购买物品和支付费用,同时又使他们区别于国内居民,国务院于授权中国银行发行外汇兑换券。
“夏,这是我的饭钱。”威尔斯突然从兜里掏出一张钞票放在夏红军面前:“我要在燕京多呆几天,麻烦你了。”
“再说吧…..”夏红军不可置否。
威尔斯自然是连声感谢,又把陈招娣夸奖了一番,女孩脸红红的。
“夏,我们去食堂边吃边聊好吗?”威尔斯最后兴奋的说道。
其中一个夏红军还认识,正是那个留着马尾辫的罗学姐——崔东风的女朋友罗雪莹。
我晕……..
怎么又来了一个吃大户的?
但旁边还有几个姑娘,夏红军也不能显得他小气,只好点点头。临走前又跟罗雪莹聊了几句,才知道这几个女生都是外语系的,看到威尔斯是老外,说着一口地道的美式英语所以想过来练习口语。
英语角在八十年代很常见,特别是大学校园,燕师大的英语角就在教九楼旁的小园,周五晚上活动。每次活动时人群逐渐聚集,三五成群,各自生长。
外汇券只能在特定的地方使用,如宾馆、友谊商店、免税店等等;也只有在这些地方,人们才能买到当时被视为奢侈品的高档货--人头马的洋酒、万宝路香烟、彩电、瑞士手表。一些有中国特色的手工艺品和丝绸等也能在友谊商店买到。
但渐渐地,拥有外汇券就不是外国人的专利了。有一些大陆居民从他们的海外亲戚朋友那里能得到一些外汇券。一旦拥有外汇券,他们立刻成为他们的同事、邻居和朋友眼红的对象,因为外汇券就是出入友谊商店的特殊通行证。
虽然官方规定和人民币等价,但是黑市黄牛那里,100元外汇券可以兑换130块人民币。
嗯….这个威尔斯还挺大方的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