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咋了?”夏红军听大吃一惊。
“我是他的师父崔天浩。”
不过一路上,杨丽并没多和夏红军聊多少,而是和另一个女人很亲近。
崔天浩呵呵笑了两声说不敢当,你如果现在要找彦成最好去夜市,他一般都在那里。
夏红军回答了一句,转身离开。
按照李彦成曾经给他在信中所说过的地址,夏红军买了一张地图,坐上公交边走边问,最后终于市郊找到了这个叫建工第三项目部的工地。
开始看新鲜,但看久了也感到心烦,于是夏红军就平躺在上铺,闭着眼睛休息。
她叫刘索拉,今年三十出头,就是去年那篇非常火的先锋小说《你别无选择》的作者。靠这篇小说她今年顺利加入了作协。
崔天浩压低声音:“夏红军,你见到彦成,劝劝他,别像着了魔似的。”
恰好工人刚下班在工地上蹲着坐着吃晚饭,夏红军过去问才知道李彦成晚上很少在工地吃饭。
“你是李彦成的什么人?”一个操着东北口音,三十岁左右的中年男人端着搪瓷碗问道。
“我是他高中同班同学,燕师大的学生,来深圳参加一项活动,所以想过来看看。”夏红军如实说道。
“夏红军,我听彦成说你是他的好兄弟,有些话我不知道该当讲不当讲。”崔天浩有点犹豫。
八十年代中期的深圳自然没法和数十年后相比,但已经显示出和内地所不同的勃勃生机,到处高楼林立,街道上放着当前最流行的港台歌曲,连街上的姑娘穿的都要比内地时髦些。
“高中同学。”
这次大展在中国当代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以最具異端性的作品和言论,打破了当时僵化保守的文化和出版体制,让当代诗歌的新生力量得以冲出冻土,自由生长。
“崔师父,你说。”
“夏红军,深圳有你的同学?”杨丽感到很好奇。
在候车室等车的时候,杨丽悄声告诉他,这次深圳之行是她专门是市作协争取的。
“你……你叫夏红军是吧?”中年男人笑着说道。
燕京市作协组织的这次采风团,一共不到二十人,基本上都是中青年作家,夏红军也认识几个,没想到的是杨丽竟然也前行。
他的下铺是杨丽。
杨丽所说的“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作为文青的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前就听说过。
“你知道吗?我接到了《深圳青年报》副刊编辑徐经亚的来信,他们报社联合ah《诗歌报》要在今年秋天在深圳举行“中国诗坛1986‘现代诗群体大展!邀请咱们燕山诗社参加!所以我想亲自去看看。”杨丽显得很兴奋。
夏红军心里感到奇怪也不好多问,于是离开工地急步向夜市方向走去。
这是太阳早已经下山,天空也开始黯淡下来,夏红军赶到夜市,虽然天气还是闷热,但夜市上已经很热闹,到处都是吃饭的工人。
夏红军到处乱瞅,终于在一个小吃摊找到了李彦成。
不过这家伙并没有作为食客吃饭,竟然像一个伙计一样招呼着客人。夏红军看到她旁边那个俏丽的少妇,突然有些明白刚才崔天浩说的话。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