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老吴,开局里的吉普车送小夏老师去车站!”局长出了办公室门大声喊道。
图什么?
这是众人脑海里出现的第一个疑问。
夏红军临走前给陈招娣写了一封信,告诉自己回来的日子,但因为杨为民的事情结果要比预计的回来迟两天。
第二天早上,东方的天空刚刚泛起鱼肚白,夏红军背着行李就离开小学,这次他没带吉他。
“小夏?你不是毕业已经分配到杂志社吗?你不去上班?”杨为民一脸吃惊问道。
是打给《诗刊》出版社邵祥的。
并且已经和自己毕业后所分配的单位领导沟通好,他们也大力支持自己的想法。
“至于停薪留职,社长说就不用了,算我们社里派出优秀青年干部支援当地教育事业。”邵祥最后说道。
夏红军先找了个小旅馆住下,直到第二天早上,又到邮局打电话给《诗刊》出版社,这次邵祥告诉他,领导经过开会研究,原则上同意他要求,现在等当地教育部门出具公函,一切按工作流程处理。
邵祥楞了,万万没想到夏红军竟然跑那么远的地方去实习,而且还要再呆一年!
“为什么?小夏?”邵祥有些不理解。
夏红军摇摇头,说王局长你别这样,我毕竟在后沟村只呆一年就走,如果要宣传就应该宣传类似杨为民那样的老师,扎根农村教育,贡献出自己的青春甚至一生。
夏红军坐公交赶回学校,一进405宿舍,沈金柱他们都在,看他这风尘仆仆的样子,赶紧接过行李:“老夏,在那鬼地方教书日子不好受吧?”
长途大巴、绿皮火车,又经过了两天两夜,夏红军才赶到燕京,下了火车站背着行李站在车站广场看着车水马龙繁华景象,,想起自己在后沟村的情形,真有一种恍然隔世的感觉。
“我可以请假,我想领导会同意的。反正杂志社有我不多、没我也不少,这里我反倒重要。”夏红军说出了自己的理由。
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国家还没有开始进行大学生支教项目,更没有一系列政策待遇,如果夏红军不要工资,那真有可能白在后沟村白干一年。
看到夏红军不像是开玩笑,杨为民激动起来,对他是千恩万谢,又要去拿酒请客,结果被夏红军拒绝。说你那酒量搞不好又是醉的一塌糊涂,杨为民嘿嘿一笑有些不好意思。
现在杂志社还是事业编,上级按照人头拨经费,如果夏红军要停薪留职,等于多吃一个人的空饷,领导自然是乐见其成。
这件事惊动了县教育局长,一个胖胖的中年男人在自己的办公室见了夏红军,对他决定大加赞扬,说他是八十年好青年,并要向县领导汇报,对他的事迹进行报道宣传。
夏红军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那就多谢了。”
正是陈招娣。
“夏红军”
陈招娣惊叫了一声,飞跑过来竟然一下子扑倒在夏红军的怀里。
哎呦
几个月不见,丫头胆子大了啊?
从明天开始,恢复一日两章。儿子高考成绩还不错,考到了当年我曾经想上的大学,天意?呵呵。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