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突然要让我去安西上学?
夏红军不懂农业,但他心里知道,今年一定不平静。
夏红军有点为难,还没考虑成熟啊.
不过既然陈招娣当着人家的面已经开口,夏红军想了想又看着刘巧玲:“巧玲,你想去安西上学吗?”
刘巧玲是个很沉默的女孩,平时话很少,老是一副怯怯的样子——除了唱歌,
夏红军发现,还要女孩一开唱,平时那种胆怯、畏缩的神态消失的无影无踪,充满了一种镇定和自信。
“刘巧玲,我又不能一直教你。安西有一所音乐学院,它的附属中学听说收初中生,我今年寒假回老家,路过安西的时候帮你问问。”夏红军缓缓说出自己的想法。
“去!我去!”
历史总是不知不觉回到它原来的轨迹。
他说,男人膝下有黄金,别老跪。
“红军,吃饭了!”学校的院子里传来陈招娣的声音。
那可是个大城市!她从来没去过。
今天是元旦,陈招娣说要改善伙食,庆祝新年的到来,自然把刘巧玲从家里叫来。
“是莫言写的《红高粱》。”莫天明告诉他。
老师不喜欢这样。
“夏老师,音乐学院的初中教唱歌吗?”刘巧玲小声问道。
很明显,陈招娣也发现这个问题,她试图单独给女孩补课,结果效果甚微让她只叹气。
听到两位老师谈及自己,刘巧玲的身子微微一震,抬起头看着他。
上帝为你打开一扇门的时候必然为你关上了另一扇窗。
“我爹不会让我去的,我家里没钱.”
安西?!
刘巧玲身体一震。
期末考试是在元月15日举行的,考完试夏红军连夜又批改完卷子,公布成绩后,又过了一天一大早夏红军和陈招娣就背着行礼,高高兴兴离开了后沟村,踏上回家的征途。
“当然教,而且以音乐为主,如果成绩好就可以上高中毕业就可以上音乐学院,你就可以一辈子唱歌了。”夏红军笑着解释。
他走进一间窑洞,就看见炕上的小桌子上摆满了饭菜,脱了鞋上了炕,随口问道:“刘巧玲呢?”
听村里的老人说,今年冬天雪下的少,开春麦苗返青会枯死,搞不好是个荒年。
刘巧玲心里感到害怕,脱口而出:“夏老师,我不想去安西,我想让你教我。”
2000万票房啊
夏红军微微感到有点失望。
这相当于历史上《红高粱》的一半票房
当然,《红高粱》之所以这么高的票房除了电影本身拍的好之外,还与得了柏林电影节金熊奖有关。这可是中国大陆第一个获得此殊荣的奖项!
有了这个奖项加持,自然比只获得去年年底只获得《金鸡奖》的《山楂树之恋》要好的多。
“怎么,小夏,你不太高兴?”吴天明问道。
他心里有些奇怪,按照当初夏红军的投资分成,他可以获得19万元的收入,净赚12万!
天啦,十二万!我一个月工资不到三百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