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你这女朋友对你不错啊”
等忙完学生,夏红军又出了教室,李建文已经写完,他看到夏红军又问道:“对了,还有一个女生,你的同学呢?”
跑的这么快?像个小鹿一样。
“夏老师,你准备去哪所大学讲座?”李建文又问道。
外面天色已晚,两人就进了窑洞,没过多久陈招娣端来几盘菜,有这地方少见的腊肉,还有馒头,是中午剩下的。
“那真是,如果不是她,我真难相信去年这个冬天我一个人咋坚持下来。”夏红军感慨道,光一日三餐就让他头大无比。
刘建文有点惊讶。
哥大邀请自己去讲《诗经》,估计是自己那本英译《诗经精选》作用,看来在美国影响还不错,从这个角度还能勉强说过去,不过怎么知道自己就在大西北荒凉的山村里?
香江中文大学更是莫名其妙,自己从未和他们联系过!
但不管怎么说,都是件让人开心的事吧?
出国讲座,这是多少文人知识分子向往的机会,他竟然就这么轻易的拒绝?
“好了,不说这个,咱们接着刚才聊的话题。”夏红军把两封信重新塞回信封放在一边,继续说道。
是真的!
哥伦比亚大学大学以校长的名义邀请夏红军来美国,讲座中国古代诗词文化特别是《诗经》,而香江中文大学则是邀请他来讲座现代诗歌!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考上青华的研究生,休学一年专门来这里陪我。”
两封信上邀请讲学时间都在五月初,看来夏红军只能去一所大学,不过现在交通发达,坐飞机也很快,去了一所学校讲完后立刻飞到另一所也是可以的。
夏红军还让陈招娣开了一瓶酒,是自己从老家带来的西坪特曲,仨人边吃边聊,或许是喝酒的缘故,两人的话都比较多,从教育谈到文坛,刘建文吃惊的发现,他懂的很多,好多见解都非常独到。
拒绝两家大学讲座邀请,一心想着学生,难道这境界这情操还不够高吗?
“刘记者,其实我觉得这里虽然条件艰苦点,但我过的很充实,换一个角度想,人嘛,总要有点不同的经历是不是?我倒是希望有更多的大学生,能来边远农村支教,伟人曾经说过:”到农村去,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我觉得放到现在也适用。”
陈招娣看到夏红军当着记者面说是他的女朋友,微微有点害羞,就说你们先聊,我进去做饭。
“多炒两个菜,今天要请刘记者吃饭。”夏红军叮嘱了一句。
李建文脑海里立刻出现一个穿着西装革履,打着领带,手里提着旅行箱文质彬彬的年轻男人,一副学者模样和眼前这个穿着一件老式袄的简直判若两人。
等陈招娣进窑洞,刘建文又好奇问道:“你的女朋友毕业分配到哪里了?”
“随着经济的发展,最先富起来的肯定是那些大老板和娱乐明星,想办法让他们多捐点,国家得了实惠,他们在公众面前获得好形象,大家都高兴嘿嘿.”
刘建文在杨为民原来睡的那个窑洞呆了一晚上,第二天一大早就离开前沟村,他的心情很愉快,因为在这里他挖掘了一个极好的新闻。
刘建文走后,夏红军的生活又陷入平静,转眼到了三月中旬,天气一天一天暖和起来,高原的绿意渐浓。
这天中午,天气晴朗万里无云是难得的好天气,夏红军吃完饭坐在乒乓案边晒太阳,就看到老支书气喘吁吁从山梁上一路小跑,手里拿着一张报纸,一进院子就大声说道“大喜事啊,大喜事,夏老师,你上报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