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城市的烟火气
第二天下午在华东师范,第三天在申城师范,夏红军接连三场讲座,分别从新诗的韵律、辞藻、节奏三方面进行阐述,强调强诗歌要贴近现实、语言晓畅、注重音乐美、兼顾形式美,获得了热烈的掌声。
同时,陈东东他们出版的300本《南方诗志》一抢而光。
从申城师范出来,在校门口夏红军和陈东东告别,旁边还有卫慧。
姑娘三场讲座一场不拉,这让夏红军感到有些奇怪,好像后世没见卫慧的什么诗歌出现在公众面前?
“陈东东,欢迎你来燕京。”夏红军伸出右手,说道:“如果你想到高校去讲座我帮你联系。”
“演讲就算了,我可没你那么好的口才,而且申城呆惯了我那也不想去。”陈东东笑着说道:“好了,我要赶紧去学校,再见。”
“那再见!记得下一期诗集出来,给我邮寄几本!”
“好嘞.”
看着陈东东走远,夏红军这才收回目光看到站在一边的卫慧。
“怎么?我送你回学校?”
相对于在大学里高谈阔论,夏红军在这里低调许多。
她很像郁达夫、陀思妥耶夫斯那样的,自我解构病态,甚至虚构病态的走向会带给我模拟实验的快感,也好像真正能触摸到人性之树的无限可能一样。
卫慧眼神中突然有些迷茫:“我老家在余姚,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在小山村里的生活,觉得好开心。后来慢慢长大现在又来到复华读书,我有时候感到很迷茫,我不知道我想要的生活是什么?”
两人沿着街道漫无目的向前走着。
“对于小夏作家,我是很佩服的。”刘作家有些古板的脸上挤出一丝笑容:“无论那本获奖的《芳华》,还是后面的写的《渴望》,都是具有现实主义的好作品。只是.为什么有些那两本关于《西游记》的小说,还美其名曰奇幻?”
“我看过《北回归线》。”有些沉默的卫慧突然冒出一句。
“那你具体喜欢它什么?”
“可是,这不是这座城市的全部。”夏红军很快接过她的话:“除了你说的这些,还破旧的弄堂,还有吴侬软语,还有早上小笼包铺子上蒸腾的水汽,这些是城市的烟火气”
“所以,多走走,多看看,你或许就会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样的生活。”夏红军的话显得意味深长。
市场经济勃兴带来商业和大众文化的泛滥,让这些文人忧心忡忡。
“其实,夏红军,我一直想着你那天在复华演讲完对我说的那番话。”卫慧抬起头看着对方:“我有些疑惑,能问问你吗?”
怎么说我?
早上参会人员进行发言,下午是讨论。本来是讲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文学如何走出国门让更多海外读者所认识的议题,说着说着就跑偏题,又回到国内文坛所谓的乱象。
《面向二十一世纪文学研讨会》于第二天早上在锦江大酒店八楼会议室举行,与会代表们就新世纪文学理念、发展方向纷纷发言,进行热烈的讨论。
夏红军站在路边,手插在兜里看着公交车远去。
卫慧俏脸红了红,摇摇头。
卫慧最后走了,上了公交车透过车窗还向夏红军招招手。
夏红军摇摇头。
夏红军心一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