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我去2000(上)
回燕京?
梅丽猛然抬起头看着夏红军。
“梅丽,难道这破地方还有值得你留恋吗?”夏红军问道。
是啊
自从和丈夫离婚后,这个小城就没自己留恋的了。
但是去哪里呢?
曾经想过回过带着孩子回娘家。
但是她受不了父母的唠叨,邻里乡亲看自己的异样的目光,她也不想看见昔日的同学。
当初在学校多么骄傲的她,现在到了这个地步,不想成为别人的笑话。
可是,去燕京合适吗?
她相信夏红军不会骗他,但是他现在不是一个人啊,陈招娣知道会怎么说?
“我临走前都给招娣说了,她支持我来看望你。”夏红军仿佛看穿梅丽的心思:“回燕京,你跳舞跳的非常好,现在燕京舞蹈学校很多,找一份工作根本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300万里不完全是夏红军一个人的,燕山诗歌基金从香江股市赚来的资金、还有自己的连襟小姨子,一直住在自家院子里的梅丽,还有关系好的那几个诗人。
夏红军这句话打动的了梅丽。
这几年自己写的书和诗集反复被出版,光版税已上百万,还有老爸的服装公司以及郭前进影视公司的分成,手头资金有五六百万,当然不包括两处四合院几套商品房上百件各色古董家具。
时间过的很快,转眼到了1999年,6月。
“不能因为穷,去仇富。不能因为富,去为恶。好人没有好报又如何,就当给子孙积德。”
夏红军又替她分析起来:“还有,你小孩将来上学需要良好的教育,这里根本没法和燕京相比,至于户口,你放心我肯定能帮你解决。”
不远千里跑到杭州和深圳,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两个姓马的同龄人,一个带着“十三太保”在网上搞了个英文全球批发贸易市场,网站名叫阿里巴巴,发誓要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过年的一年多夏红军很忙,不是忙着写诗写小说而是忙着投资做生意。
当然这是非卖品。
“所以别总想着以后出人头地飞黄腾达了,再去如何如何付出,应该现在就转一转身,看一看是否能给她或者孩子们做一顿饭,洗一洗衣服,问一问他们是否不开心。”
于是,马弟弟被逼无奈,将oicq改名给qq
还有去年七月初,夏红军应邀到自己的母校燕师大,给毕业生做了一场报告,美其名曰谈谈自己毕业十年的感受。
这是夏红军站在讲台上面对黑压压的毕业生说的第一句话。
哎呦毕业十年了,时间过的真快啊。
“红军哥,我这不叫抄袭,叫模仿,人有我优,人优我精.”马弟弟显得很委屈。
想到这里,梅丽微微侧过头,看了一眼坐在女儿另一边的男人。
icq已经以4亿多美元价格卖给美国在线,美国佬能容忍你碰瓷?
十年前就有人喊诗歌死了,但十年过去,似乎情况没那么糟。
两人雄心勃勃,可惜都没钱。英雄难过金钱关。
“人的一生只有一个终点,却有很多个起点,从娘胎出生起是第一个大起点,这个谁都无法更改,接下来小学升初中,初中升高中,又是两个新起点,然后很多孩子就把高中升大学提前看作人生的终点了,这都是一种不负责任。
还有八零后年轻的诗人唐不遇、肖水.。
另一个技术宅男在深圳搞了个网络寻呼,起名叫“oicq”。
“好吧,我跟你走。”梅丽做出决定。
这几个人,刚认识时候的翩翩少年现在都一个个步入中年,身体也逐渐开始发福,在一起聊天发发牢骚对社会种种现象的不满,但谈的最多的还是诗歌。
至于书名,夏红军却没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