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上新闻了
终于,七点三十五分。
主持人只站出来,一句话没说,就直接上画面。
画面一出现,白昊惊呆了,九分厂所有人,包括认识白昊的人全都笑喷了。
画面中,白昊坐在九分厂一车间的行车上,一副要往下跳的架势。而行车下,李三炮拿着板手在骂,封遇春和伍千野在劝:“我们保证不改了,绝对这次是定稿。”
“不行,你们写保证书。”
“好,好。我们写。”
这时主持人才出来讲话:“这位年轻是工电第九分厂的厂长,很年轻。但就是这个年轻人手绘了最原始的四轴的加工中心结构图,就厂务记录他一共爬了三次行车,威胁所有参与人员要最终定稿,而不再临时增加修改意见。”
“就这样,在这样简陋的环境之中,夏国第一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的镗铣四轴加工中心的雏形机被造了出来。”
画面一转,全是满脸油污的人。从机器缝隙之中钻出来,然后冲着镜头比了一个大拇指。
机器动了。
伍千野转过头看了一眼白昊:“算个球,没钱没设备,算了有球用。你买的设备影都没见呢,没有新的齿轮材料,你算出来也没用。”
一百六十台,这是京兆第一机床的极限产量,而且是三班倒天天加班的情况下才能完成的。
那么领导的意思是什么呢?
白昊让新闻刺激有点小冲动,他要回去召集人马再一次计算向量数据。
不至于。
可说以,如果成功,将超越小倭子的五轴。
白昊是想通了,又干劲十足的回去干活。
换衣服,回厂。
讲述着从一堆图纸到雏形机,再到失败的纯国产配件机器,再到最终设计定量的准量产机的全过程。
白昊把这事想通了。
被三名教授这么一说,白昊低着头:“好吧,我去作个预算,看看钱够整不。”
这是真正的四轴联动加工中心。
看白昊如霜打的茄子一样准备离开,封遇春这才忍不住笑出了声。
唯有那只用机器一次性连续不停刀加工出来的马踏飞燕纯铝雕像被完整的保留了过程。
反正贵的要死。
多少的日日夜夜。
白昊回到九分厂已经是八点半,进厂停车,回办公室换工作服,然后冲进第一车间,进门就大喊:“今天,咱们要重新计算向量uvm的各项数值。”
“嘛玩儿……
凤凰山城,某个破旧的楼上,一个四十岁的男人拉开窗户人冲外,手指着电视冲着窗户外大喊:“啾见没有,这是我大侄儿……”
真正的内行人。
这不是新闻,这是一部剪辑而成的纪录片。
张建华,他甚至比白昊的养父张建国还兴奋,还好这时代没有智能手机。否则他能把朋友圈屠版。
多少次数据错误。
下一个画面,一个个黑眼镜,包着军大衣在桌前不断计算,不断记录的学生们,以及那堆成山的试验数据,还有那堆成山的废弃图纸,以及旁边一堆堆废弃的配件。
而且组装、调试都需要极专业的知识。
这就是说,白昊这是五轴中的双转台形式,而不是现在小倭子用的双摆头形式。
一张被无限模糊化的图,白昊指着图声嘶力竭的喊着:“五轴,这东西就是五轴的关键。”图是什么样,没有人看得清。
能用四轴加工的齿轮能是普通的齿轮吗?肯定不能。
大林横二眼神中充满着怒火,他终于明白了,白昊请他喝茶不是示弱,而是示威。
一群学生冲上去将白昊抬起来,然后高高的扔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