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8章 好马没鞍
听到有人找出原因了,而且还有三个。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
“第一个,有可能是冷却加润滑液。白厂长买的是机器,没带这些东西。还有铣刀的刀尖,咱们的刀不行。最后一个,我一直怀疑是有轻微的振动,现在想来是夹具。”
一席话点醒了一群人。
之前,大伙一直在机器的装配、电器设备的调试、控制程序的检查等等。
都把心思关注在了机器本身上,却忘记了,机器之外的小配件。
饭也不吃了,所有人都奔入车间之内。
付强呢,则叫人去办公室拿配件清单来,看看采购外国的配件是什么价格。
一个多小时之后,夹具这方面的问题没有。
虽然说国产的夹具使用寿命不行,但新东西还是能用的。
付强拿着清单,一只普通的铣刀价格,进口的和国产的差二十倍,特殊用途的,高端的,最高一个差六十多倍。
一句话,九厂钱也不是大风吹来的,不能白拿,这事有大旗摆在那里,所以九厂有权利监督这笔钱的流向等等。
但刀!
没等付强说什么的,一众教授就吼上:“付强同志,你们九厂不是很能研究吗。而且愿意为研究钱,我们负责召集人手, 钨钢刀咱们也拼一把。我们给你们白厂长写联名信, 这事要办。”
当然,伍千野这些人例外。
一众教授既生气,又喜悦。
组装与调试,是为了让这机器在买回来之后, 到各厂子发挥其作用。
讨论分配任务的过程倒是很和谐的。
这是来自财部的授权。
能站在这里, 都是顶尖大学机械专业的人。还有夏国知名机床研究室的一些人。
然后研究结果怎么分配,设情况而定,九厂拿至少一半,上限不超过百分之七十。
气的这老家伙说话的语气, 喜悦的是他们的研究室早就揭不开锅了,有心研究却没有经费。
付强想了想:“原则上, 每家先给一百万, 然后等我们小白回来。”
拆解、组装、调试、培训使用者等等, 这些临时抽调的人员要在半年内拿出一系列报告。
“叫板,我们庐阳大学在特种金属材料这学科上, 还没谁敢和我们一比高下。”
伍千野冷不丁来了一句:“工程金属材料,我们工大有人。”
国际电话虽然贵,可这事挺重要。
钨钢的研究,丝杠材料与技术的研究,齿轮箱的研究, 电控技术的……
大半的人都立即签字,有小心思的倒是不敢乱签了,这事可不是开玩笑的。
“那我们沪交大来和你们比一比。”
白昊不在, 邬青道不在。
分配之后,有人就问了:“这一次, 九厂能出多少研究预算。”
“成,痛快。”
还有更贵的,刀架。
付强让每个人看了, 告诉他们这事办, 就签文件, 然后还要有初步的预算报告, 然后才会给钱。
谁家是什么实力, 不是吵出来的,也不是吹出来的。
这两种与后世白昊见到的不同,估计是属于前一代产品,年费上就差很多,摩根的只要三百九十九美刀,而且有消费上限,一百万美刀。
差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