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最新地址:www.22biqu.com
笔趣阁 > 回到清朝做盐商 > 第505章 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

第505章 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

第505章 第五〇五 井喷式科技发展

国家的发展给全体百姓带来的改变既是潜移默化的,又是立竿见影的。

那种发自他们内心的自信,有时候仅仅就是因为一件事情就能够树立起来。

像祥子这样的普通百姓,他们仅仅因为吃饱了饭,捧上了稳定的饭碗,就彻底改变了自己的自我人设。

祥子现在觉的自己也是一个吃官饭的,虽然一个月也只是赚五个华元, 但是却让他倍感自豪。

当初董书恒要求地方政府想方设法建立这么多属于官府的工厂也许不仅仅是出于经济方面的考虑。

同时也是将这些底层的劳动者牢牢地跟官府拴在一起。

现在全国各府、县基本上都有自己的工厂企业。甚至是一些乡镇存在都在建工厂。

对于华西经济的快速发展确实是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在改变这华夏农村的小农经济模式。

这些小工厂以及复兴军建设的那些基础工程,让处在农村的百姓有了更多的赚钱机会。

在加上复兴军的移民制度。传统的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那种依附关系在渐渐地松动。

农民发现,哪怕他们不种地也可以活下去,甚至是可以获得更好。

通过这种方式,董书恒也向百姓手中的撒下去了大把的货币。

不管是华元、铜元还是各种军票、代金券, 实际上都是货币。

普通的百姓手中拥有了货币才能够参与到商品交易中。

通过交易, 百姓发现他们能够活的更好。

不用担心百姓会将钱存着不。实际上存钱最厉害的反而是那些地主。

百姓们几乎什么都缺,只要世面上有他们需要的商品。他们又拥有购买力,这些人是会将钱下去的。

董书恒掌握的货币是从哪里来的。一部分是对外贸易所得,就是薅外国人的羊毛。

还有一部分是推翻满清,从满清的王公贵族以及那些用户满清统治的地主士绅拿了收缴的。

还有一部分是通过建立银行,发型货币,这样的金融手段获取的。

当然还有一部分是原本的开明士绅地主自己从农业转型到工商业之后,主动释放到市场上的货币。

董书恒现在在建立一种经济模式。官办企业掌握关系民生的重点行业。同时其他的行业领域完全敞开给官府和民间自有发展。

当然并不是说这种模式有多好,相对于私人管理的工厂,这些官办工厂现在拥有官府的支持,实际上是有很大的竞争优势的。

加上华夏国内处于物资的紧缺状态,工厂基本上都处在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下。

这才让这些官办企业和那些私人的工厂能够和平地相处。

但是今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问题一定会突显出来。

现在像祥子这样的三轮车夫都觉得自己是吃皇粮的,感觉到了自己地位上的提升。

今后如何让这些工厂企业去跟那些华夏新兴的私人工厂主们去竞争呢?

董书恒觉得他移植过来的一些后世的管理制度、监督制度以及激励机制能够避免这样的问题发生。

但是真的这么简单吗?

经济的上升期,一切的问题都被良好的发展势头所掩盖。

但是瓶颈终归是要出现的。

不过这种短期内还没有什么显性特征的事情,董书恒还关注不到。

他手头上的事情多的很。南亚地区圣国以及缅甸与英国人的战争,吕宋地区的移民以及行政建制, 南洋华人小国的发展,在北美与英国人之间争夺加拿大西部地区,美国堪萨斯的内战,南美洲的华人动态,欧洲普丹战争的发展程度。

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他去关注。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是有限的。

所谓百密一疏,关注的东西多了之后必然会产生疏忽的地方。

“徐所长,您说电磁波可以在空气中以能量的形势传播,我们是不是可以设计一个敏感的接收装置,接收在空气中传播的电磁波。那么就能做到跟有线电报机一样的效果了。”今天董书恒又泡在徐寿的电力研究所中,两人聊到了最近徐寿研究的电磁波。

原本他是听说电灯泡有新进展,准备过来看一下。

没想到被徐寿拉在一起讨论电磁波了。

“是的,总统,您提出的这个想法,我已经考虑过了,这确实是可行的,我最近就在做这个接收装置。”

“而且我发现这电磁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基本上和电力在导线的中传播的速度产不多。”

董书恒接下徐寿的话说道:“这就意味着我们可以直接用这种无线电报取代有线电报。”

“是的,是的,总统,您知道英国人去年铺设了一条大西洋海底电缆,但是没多久就烧坏掉了。现在的电缆承受不了那么高的电压,在海底传输的话,又必须能够做到远距离传输,这就必须得提高电压。”徐寿说道。

“假如这个无线电报机要是造出来了,我们就不需要在受到电缆的限制,通讯的成本也会降低。”

董书恒自然是知道徐寿所设想的那个前景的。

但是的他知道这个事情很难做到。

历史上1895年意大利人马可尼在自家的园里成功地进行了无线电波传递实验,次年即获得了专利。

1898年在英吉利海峡两岸进行无线电报跨海试验成功,通讯距离为45 km。

1899年又建立了 106 km距离的通讯联系。

1900年10月在英国建立了一座强大的发射台,采用10kw的音响火式电报发射机,1901年12月,马可尼在加拿大用风筝牵引天线,成功地接收到了大西洋彼岸的无线电报。

试验成功的消息轰动全球。从1903年开始,从美国向英国《泰晤士报》用无线电传递新闻,当天见报。

到了1909年无线电报已经在通讯事业上大显身手。在这以后许多国家的军事要塞、海港船舰大都装备有无线电设备,无线电报成了全球性的事业。

无线电报让全球通信变的更加的廉价实用。

如果要铺设横跨太平洋的有线电报线路,董书恒觉得还不如直接发展无线电报技术。

实际上这些技术就像是捅破一层窗户纸。

一但戳破了,就会获得井喷式的发展。

十九世纪末期的科技发展就是这样,不再向过去那样缓慢。

『记住本站最新地址 www.22biqu.com』
相邻小说: 违规玩家 这根本不是保护自然 我的绝色校花未婚妻 从我是余欢水开始 明星抽奖系统 想要当店长的我却成了剑豪 我的绝世美女总裁 重启激荡年代 重生豪门之女王逆袭 原神之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