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三上春晚《夜空中最亮的星》
2001年1月23号,腊月二十九,依旧是没有年三十的一天。
曹轩刚起床,就看到大舅正挥舞着刀砍羊肉,旁边表弟给他拿着管子冲水,看到他出来,大舅一笑。
“轩子,这羊真嫩,都不用使劲就能剁开。”
“这我店里从蒙省拿来的货,草原上的,都不到一年,您一会尝尝,很好吃,没咱们老家的羊肉膻。”
“行,这只羊一半煮羊汤,一半包羊肉饺子,你爸说羊肉西葫芦馅好吃,咱回头尝尝。”
和大舅聊着天,曹轩让表弟给自己打了点水,拿毛巾擦了把脸,冷水一激,整个人瞬间精神了。
“我姥起了吗。”
“起了,在堂屋里和你妈说话呢。”
曹轩听罢,迈步往走,这是来京城过年,大舅家五口、大姨家三口、二姨家四口、大爷家来了八口、小叔家四口,再加上师父家三口。
鲁省最盛行的牌局两种玩法,够级和保皇,枣市一般都玩前者,荷市两个都玩。
后来陈小二还另辟蹊径,利用这个模式又套了个小品《主角与配角》。
老太太今年已过古稀,岁数不小了,但除了耳背和小脚,其他啥毛病没有,平时还能在家烧火做饭。
说是相声,实际上和小品差不多了,也是冯共向相声剧转型的试水作,起了个学术名叫化妆相声。
京城长大的李亘,第一次看到这个场景都吓傻了。
郭达退出春晚之后,蔡明除了转型毒舌老太太的前两年好一点,余下年年挨骂,也让无数人怀念起了郭达斯坦森。
曹轩家里的书很多,各种音乐、影视理论知识书籍,金庸全套武侠,古龙全套武侠,毛选,各类杂志。
孩子们不是看电视,就是跑到曹轩的电脑看打游戏,稍微文静点的,就去看书。
人群之中,最受瞩目的莫过于李雪建。
“是快了,刚才连歌带小品也有四五个了,再等个十几分钟就到了。”
在大家看来,李雪建是外甥/侄子的师父,那就是家里的贵客,十分尊敬,李雪建也丝毫没有架子,几人论年纪称兄道弟,混熟了就开始支牌局。
李文之后,又过了两个节目,主持人终于说到了曹轩,报完了幕,演员表出现。
“那就妥,孩子事先说好了,也不用等他,咱们先吃,
今天呢,托轩子的福,咱们几家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团团圆圆过个年,这是好事,我也很高兴,我提一杯,庆贺为咱们今天的欢聚。”
再之后,冯共、黄红也都不同程度在春晚套过这个模式,而春晚之外的小品团队也都有过类似作品,例如爱笑兄弟和开心麻。
几个吃的快的,或者想看电视的孩子往电视跟前凑,大人们招呼一声“小品/你哥出来叫我”继续吃。
“姥,我去演出,晚上回来,给您说一声。”
后来李雪建一看曹轩亲叔亲舅都住宾馆,自己一个师父哪能住家里,说不过去,所以死活不愿意。
第三个就是小品,郭达、蔡明等人演的《红娘》。
听到是小品,吃吃喝喝的大人们纷纷围了过来,这也是春晚的常态,歌曲听不听都行,小品相声一般都会看。
中午简单吃点,下午就开始正式忙活年夜饭。
这个相声其实和《红娘》结构差不多,也是一个导演试戏,两个演员互相拆台。
“留了,菜、饺子都留了,来了一热就能吃。”
不过后来这种情况比较少见了,农村还好,城市一般都是大家一起吃。
他和蔡明的合作,是春晚出了名的黄金搭档,是仅次于老赵白云黑土和铁三角,以及赵巩“母子”、陈朱的小品组合。
和当初的曹双国、孙兰一样,大家都对认为李雪建是区别于曹轩的真大腕。
满满当当二十多人,曹轩直接一口气包了半个宾馆。
《红娘》这个小品,就是说导演导戏,演员裹乱,利用各种反差和意外制造包袱。
别看曹轩火,但从小被这群亲戚从小看到大的。
说罢,一饮而尽,其他人也跟着喝酒,像李雪建这样不能喝,就以茶代酒,但不管喝什么,气氛确实好。
很多人都小看郭达斯坦森的喜剧实力,但作为春晚常客,他的喜剧能力是很出众的。
吃了点饭,聊了会儿天,电视那边也终于到8点春晚开场。
“给轩子留饭了吗?”
某种意义上,这也是春晚颇具代表的一个模式流派,当初第一个春晚小品《吃面》,就是这个模式。
李雪建这个金鸡影帝的演技在里面都排不上号。
“不用了,今天可能还要彩排一次,我得提前去,那边有吃的,晚上不要等我,演完了给你们打电话。”
虽然几家吃饭,但曹大国仍旧占据了c位,发号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