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原来重视的还不够
(感谢!书友:该叫啥好捏、的1500支持打赏,这就更新)
(关于土豆,有人说有点尴尬,说40斤土豆种子有啥用?
但我前面写了,这是系统强化过产量的土豆种子,有五年的时效,超过五年,种子会退化。
真的要育种的话,这四十斤只需要两三年,就能养活一两千万人,信不信?)
“和尚,我们在聊正事,你出去,别胡闹!”陈潇头疼。
魏和尚不乐意了,看不起我的能力咋滴?
“长官!俺跟你保证……”
还没说保证啥,就被陈潇给打断了话头:“行了,行了,你要不就跟工人兄弟们叫我一声老师,要不就还是像以前那样叫校长?
再不济,你叫我一声哥也行,就是别叫长官!
现在我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伤员,文化人知道吗?
行了,出去吧,有事再叫你!”
陈潇随便找了点理由把话题岔开,刚想把他推托出去,旅长和田小雨心里也是这么个意思,谁都不愿意他在这里面瞎搅和,坏了自己的事。
魏大勇同志像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地迷糊的出去了,怎么感觉里面这三人怪怪的,
特别是上次见那个小姑娘,这一次再见面,怎么就变成校长夫人,师母了?
想不明白,干脆就不想了,赶紧去安排自己带来那一百多号刚挑选出来没几天的尖兵。
告诉家里你们已经成婚,并且在根据地生活的挺好的,让家里放心,这就行了!”
这对老两口来说,确实有些危险!
现在过来挺不方便的,到处都在打仗!”
五年后,种子会退化,产量会退化,到时候产量能有现在的3分4分之1就不错了!”
其实他是想到一个问题,田墨轩作为以后的民盟的政协委员,必定有一定的人脉。
然后,指着自己床头的桌子:“小雨,家书就这么写!”
而且都是有文化的那种,就像系统所说的,是关键的人物。
这是个什么概念?
如果一个人,一天吃一斤粮食,一年吃365斤。
第二次种,就需要化肥了,不过化肥生产资料我已经交上去了,还没有生产出来吗?
然后明年初春再种一季,如果没有受到破坏的话,64000斤种子,能收获256万斤。
就说这个土豆,再收三季,就能收获出1亿斤左右土豆。
他要给总部发电报,他要给延安发电报,把这个数据给说一遍,好引起重视。
于是他掰着手指头跟旅长一一掰扯:
而且这个土豆,能高产如此,只能保持五年。
突然反应过来:“你要这么写,我父亲一定认为你不学无术,学会骗人了!”
“我拿回来的第一批种子,只有40斤,却收获了1600斤土豆。
旅长对这个观点表示赞同:“确实,从江南到晋西北,这一路上几乎都是敌占区,还有土匪。
“要不夸夸我这个女婿的,不然他们怎么放心?
留下陈潇房里三人有点尴尬地静默,陈潇琢磨了会,跟田小雨说:“要不,咱还是通知一下老丈人和丈母娘?”
他改口的倒是挺快,不过田小雨没注意这个,她现在想的就是不要让父母过来,要过来也要等结完婚了再说。
40倍的收成,我们两个月前,将这1600斤种下去,相信在要不到一个月,我们就能收获64000斤。
而且因为肥料和地力的关系,也不可能是固定四十倍收成。
“这样,你们想一下家书写些什么,然后我们用电报发到上海那边,就不用跑和几千公里去送这封信。”
旅长说话就是豪横,用电报发家书,多奢侈。
比如,我在太原一个人干掉了一千多鬼子,自己仅受轻伤。
那么这一亿斤粮食,可以养活28万人一年!
旅长以前只知道这个土豆高产,但是从来没有算过这个数,所以这个数量完全震撼住了他。
他本来觉得已经对这个土豆够重视的了,就没想过重视的还不够。